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加快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业务深度融合,6月11日,北京农学院动科教工党支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饲料资源与生物转化创新团队党支部、活性肽与饲料创新团队党支部,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共促科研创新转化”为主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三支部党员围绕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对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工作议题,结合各自科研领域与生产实践经验开展交流。通过党建联建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建立技术对接渠道,共同梳理技术攻关难点与成果转化路径,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务实举措。
活动伊始,中国农科院饲料所饲料资源与生物转化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杨培龙致辞,强调党支部在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明确提出“以党建引领科研创新、以科研实践检验党建成效”的双向促进目标。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党登峰表示,北京农学院动科教工党支部作为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此次活动旨在重点学习饲料所在党建引领科研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希望通过支部共建推动院所合作,着力破解高校科研成果落地难、与产业结合不紧密等现实问题。
随后,北京农学院动科教工党支部书记李艳玲详细介绍了支部建设与产学研实践成果。动科教工党支部现有党员20人,涵盖动物营养、遗传育种等专业方向,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及乡村振兴服务中成效显著,2024年4月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李书记表示,高校科研多偏基础研究,而饲料所在项目立项初期就立足产业需求,这种问题导向的科研思路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核心经验。
在科研成果分享交流中,饲料所首席研究员杨培龙系统地介绍了饲料所在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添加剂创制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布局,以及在二氧化碳利用、晶体蛋白生产等新兴方向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他强调,成果转化需要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更需要党建引领下的跨单位协同创新机制作为支撑。北京农学院动科教工党支部的师生深入了解了活性肽与饲料创新团队在抗微生物肽研发方面的产业化实践。该团队围绕“生态素”产品,逐步探索出“基础研究—中试生产—产业化应用”的三级转化模式,打通了从实验室技术研发到临床应用备案的完整链条,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饲料资源与生物转化团队带来的“棉籽综合利用技术”分享同样引发关注。这项技术通过对棉籽的深度开发,有效提升了棉籽附加值,使其经济价值增长约3倍。团队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思路,为动科专业师生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研究方向。
在互动交流环节,双方党员围绕党建联建如何推动科研合作落地、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突破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北京农学院动科教工党支部教师代表结合教学与科研实践经验提出,高校在宠物饲料、观赏鱼养殖等领域存在技术需求,但缺乏产业对接渠道,希望借助饲料所的平台资源,在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最后,李艳玲书记作总结发言。她强调高校党建的生命力在于扎根实践,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效能。作为样板党支部,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推动更多教师学习饲料所专家深入养殖场一线发现问题的工作方法,加强与企业的科研协作,让党建引领切实成为驱动科研创新与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此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是北京农学院动科教工党支部深化“党建+科研转化+科技赋能”融合的重要实践。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院所合作的实质性桥梁,更让北农动科师生在科研思路革新、成果转化路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收获了可落地的经验。双方将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持续推动党建工作与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深度融合,为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党建智慧与科技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