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援疆路上的长师人】从长师到哈巴河:在祖国西北谱写教育的青春篇章

发布时间:2025-11-17 22:02:49

从长师到哈巴河:在祖国西北谱写教育的青春篇章

22级英本四班 王宇

初遇哈巴河

心向远方,更向教育的初心

8月28日,我告别天府之国,登上飞往新疆阿勒泰的航班。透过舷窗,视线从西南的重峦叠嶂渐渐转向西北辽阔的苍茫。转乘前往哈巴河县的途中,蔚蓝的天空下,成群的羊儿在戈壁间漫步,浅山与白色建筑交织成一幅静美的画卷。那一刻,我对这片陌生的土地,生出一种被召唤般的期待。

8月29日,我抵达哈巴河县初级中学报到。学生们身着整洁校服,腼腆地对我们说“老师好”;老师们热情地帮忙搬运行李、安排住宿。办公室里一束新鲜的花,一句“欢迎你”,瞬间融化了我心头的陌生感,也让我更加笃定——我要用真心去教、去爱、去守望这片教育的热土。

640 (1)


旗帜在风中飘扬

责任在肩,更在心

在哈巴河县教育局门前,我们长春师范大学援疆支教团共同举起那面鲜艳的红旗——“长春师范大学援疆支教团”。带队老师回顾学校多年来的援疆历程,提醒我们:援疆支教不仅是教学任务,更是一场跨越山河的文化传递精神接力。老师叮嘱我们注意安全、保持团结,也希望我们成为两地交流的桥梁。那一刻,我心中升起一种庄严感——身后是母校的嘱托,眼前是孩子们渴望的目光。

640

9月3日,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时,整齐的方阵与嘹亮的号角令我热泪盈眶。作为一名支教教师,我更加明白:在这片边疆热土,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授知,更是用课堂播撒爱国的种子,让和平与希望在孩子心中生根。

640 (2)


课堂里的听与备

以心为灯,以学促长

学校安排经验丰富的吴老师带我。她去年刚带完中考班,如今教授八年级英语。听她的课,我学到:课堂纪律要稳、复习巩固要常、鼓励表扬要及时。吴老师既严厉又温情,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体会到:好老师不仅靠专业实力,更靠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640 (3)

备课的日子里,我常常伏案数小时。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是我对课堂的思索与期待。语法点旁写着课堂运用的小技巧,生词边标着发音与辨析。我常想:每一次备课,都是与未来课堂的一次“心灵预演”。我希望学生不仅学语言,更学会责任自我成长。

640 (4)


贺卡与陪伴

教育的温度在日常

八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躁动,但他们的眼神清亮、充满好奇。面对略显困难的Reading Plus,他们仍愿意尝试、猜测、求证。一次次试错,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印记。看着他们在挑战中进步,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那是一种来自教育最本真的成就感。

640 (5)

9月11日,教师节后的第二天,我收到学生亲手绘制的贺卡:稚嫩的画笔勾勒出我戴眼镜、扎马尾的形象,旁边写着“教师节快乐”。那一刻,我被真诚打动,也更坚定了作为教师的责任。教育,正是在这样一来一往的温情中,让“教”与“学”成为彼此的成长。

640 (7)

除了教学,我还协助教务处工作——早晨查岗、午间巡查、晚自习陪伴。看着老师们坚守岗位、学生们专注学习,我更深刻理解:教育从不是一时一地的传授,而是无数日常的守护,是润物无声的坚持。

39480742-d42c-471b-b57e-f30054117b24


同一片蓝天下

在祝福祖国中共燃青春

9月26日,学校举办“颂祖国76载风华 传赤子家国情怀”朗诵比赛。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脸上贴着鲜艳的红旗贴纸,那一张张笑脸,让“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有了鲜活的注脚。站在台下,我深深感到:只有走进新疆,才能体会这份团结的温度与力量——那是一种流淌在血脉中的家国情怀。

640 (8)

让青春与使命在西北交汇

一个月的支教生活,有过忐忑与不安,也有温暖与成长。哈巴河的风带着辽远与纯净,吹散了初来的稚嫩,也沉淀出教育的初心。我将继续以支教教师的身份扎根课堂,用热爱与责任耕耘希望的田野。

从长春到哈巴河,从学生到教师,我在这场跨越千里的旅程中,读懂了教育的意义:那是把知识与温情送到更远的地方,把青春与信念写进祖国的大地。



责任编辑:吴殿龙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英语教师第一党支部教师党员田伟指导英语专业学生王宇赴新疆哈巴河县开展支教活动。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