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五月第四周“新闻半小时”“红色人物事迹”学习阶段总结

2024-06-07 07:58:00 赵彬宇

       本周,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组织党员“周一周二收看新闻联播,周三周四学习红色人物事迹”并将学习感悟发送至QQ群进行交流。现将一周内学习的“新闻半小时”和“红色人物事迹”要点进行如下总结:

“新闻半小时”

       在每日新闻的交流学习中,我们总结了本周的新闻要点如下: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一组数据更显说服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2亿亩,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长江干流、黄河干流全线达到Ⅱ类水质;汾渭平原2023年PM2.5浓度较2019年下降18.8%。良好生态环境事关人民幸福生活。厚植民生福祉,始终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义。前不久,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农业合伙人”刘思胜大棚里的辣椒进入采摘高峰期。“我管理的19个棚两天时间就摘了4万多斤辣椒,这茬辣椒能摘到7月份,接着再种番茄,一年能赚近30万元。”老刘笑容里透着踏实。这个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居住着20多万来自西海固的移民群众。昔日戈壁荒漠,如今春光无限。

111.jpg

“红色人物事迹”

       在本周红色人物事迹的交流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吉鸿昌同志的事迹,总结的要点如下:

       吉鸿昌(1895年10月18日-1934年11月24日),原名吉恒立,字世五,河南省扶沟县人。他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抗日英雄,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爱国将领。吉鸿昌早年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参与北伐战争,立下战功。1930年,吉鸿昌因为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上海开展了地下抗日活动。1932年,吉鸿昌秘密返回河南,组织抗日武装力量,与日军展开游击战。1933年,吉鸿昌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南京。在狱中,吉鸿昌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临刑前,吉鸿昌写下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操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吉鸿昌的英勇事迹和精神风貌,激励了无数中国人民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他被誉为“中国抗日英雄”、“民族英雄”,其事迹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永远被人们纪念和敬仰。

      “每天新闻半小时”和“红色人物事迹”的学习,使大家了解到世界动态,拓宽眼界,并且提高党员自身修养,不断丰富党员的政治觉悟与担当,提升政治理论的认知高度。通过开展活动,每位党员同志受益匪浅,外国语学院党支部将继续开展此活动,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222.jpg


责任编辑:吴云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周,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坚持组织党员“周一周二收看新闻联播,周三周四学习红色人物事迹”并将学习感悟发送至QQ群进行交流。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