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籽同心”的青春答卷:在茂县羌寨,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笑了、学了、成长了!

2025-08-02 09:20:54 游杰

当大运河的文化遗产邂逅川西羌族的非遗文化,当数智技术碰撞民族纹样,一场籽籽同心的实践之旅在四川阿坝州茂县展开。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深入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被誉为“云朵上的民族”的茂县,搭建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7月15日至7月19日,江苏省“第二课堂”精品社团“格桑花开”筑梦团奔赴四川茂县,带着精心打造的“13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模式:即围绕民族团结一个中心,文化润心、科技启智、健康护航三大维度下的六大主题课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学校、社区、福利院、政府部门发放调研问卷300余份,了解当地民族文化、普通话普及、女童卫生等情况。为助力当地学生未来发展,学院与茂县团县委签订就业帮扶协议,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羌山深处绚丽绽放。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255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26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31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36

红流脉动:双城共铸精神魂

红色基因,跨越山河。筑梦团开展红色宣讲课堂,将“常州三杰”的故事带到茂县,宣传常州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我们羌族也有许多感人的民族故事。”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纷纷分享祖辈们在历史进程中守护家园、传承文化的民族故事。团队赠送自编《山谷声音——民族故事集》,实现红色民族文化的双向传递。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43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47

为了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革命精神,团队设计了“重走长征路” 互动活动。筑梦团成员与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手拉长征路线图,沿着路线传递小球,在齐心协作中感悟团结力量与革命岁月的艰难。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51

语韵悠扬:方块字里连心桥

语言为舟,沟通无界。筑梦团开展普通话推广课堂,发放自编《山谷声音——普通话手册》,为当地少数民族学生打开汉语言文化大门。“汉字溯源工坊”里,筑梦团成员带领孩子们探寻汉字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演变历程。“绕口令挑战赛”里,“四是四,十是十”等绕口令此起彼伏,孩子们争相展示。“AI纠音体验”里,通过智能设备精准捕捉孩子们朗诵诗文时发音的细微偏差,实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一位叫胡远博的羌族小男生反复练习后兴奋地说:“原来我的普通话也可以这么好听!”语言,正成为跨越山水的文化桥梁。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55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358

云游匠心:VR视界话非遗

非遗瑰宝,云端对话。筑梦团开展VR体验课堂,借助VR技术,让当地少数民族学生“近距离”观看茂县羌笛、常州梳篦等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感悟其中蕴含的匠人匠心与传统文化底蕴。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13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19

此外,筑梦团采访了茂县凤仪小学校长、“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八零。杨校长详细讲解了羌笛的历史、制作工艺,并现场演示鼓腮循环换气吹奏技巧。杨校长研究羌笛演奏和制作21年,他凭借着对羌笛的热爱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初心,免费开设羌笛演奏和制作培训班,共计培养羌笛演奏学生80多个。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23

智造华彩:3D笔绘民族韵

科技赋能,纹样新生。筑梦团开展3D科普课堂,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现场展示3D打印原理以及具有民族纹样、羌绣图案的3D打印作品。孩子们聆听纹样背后的深厚文化,亲手为3D模型赋予斑斓色彩,真切感受科技如何让千年民族文化焕发时代新生。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27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32

山谷云衿:健康护航尔玛花

暖心守护,静待花开。筑梦团经过前期调研,针对羌族女童的成长需求,开展卫生健康课堂,发放团队自编读本《山谷声音——女童健康读本》。从“七步洗手法”的日常防护到认识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从如何识别和防范潜在侵害的自我保护教育到应急救护的实用技能演示,内容细致入微,全心守护“尔玛”(羌语:本地人)花朵的健康成长。小女孩赵紫贝说:“以前遇到受伤就慌了,现在我知道如何止血包扎和保护自己了,我还知道原来身体变化是正常的,长大没那么难。”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43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51

律动团结:民族运动促交融

运动融情,民族共欢。筑梦团与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开展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趣味运动会。投壶竞技、背篓接球、彩绘纸伞等项目,筑梦团成员与羌族少年携手合作,欢声笑语间,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鲜活温度,也体会到彼此心与心的距离在悄然拉近。一位小女孩在活动结束后悄悄对我们说:“今天玩背篓接球时真开心,像过节一样。”

巍巍羌山,见证青春力量;滔滔岷江,激荡团结心声。从江南龙城到岷江之畔,“格桑花开”筑梦团用脚步丈量山河,以行动诠释担当。他们播下的不仅是科普知识与民族文化的种子,更是民族团结的信念与面向未来的希望。这趟茂县之行,是一次青春的奔赴,更是一场跨越千里的“石榴籽”深情相拥。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456

微信图片_20250802085500

实践感悟

本次四川茂县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丰。红色宣讲课上,常州三杰的故事点燃孩子们对“伟大”的向往,爱国与担当的种子悄然萌发,同时我也了解到了羌族的一些民族故事,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双向奔赴。推普课上,我们向孩子们展示了AI纠音与普通话测试小程序,利用科技手段帮助他们了解如何学好普通话,用语言传递民族声音。此次活动,我在奉献与服务中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未来,我会带着热忱继续前行,做更优秀的志愿者。

——数控2432孙俊鹏

这趟茂县之行,我们结合专业所学,将3D打印技术与民族文化内涵相结合,通过科技赋能民族文化新声。看着孩子们对3D打印出的民族纹样、羌绣图案的好奇,以及他们完成作品后肉眼可见的喜悦,我不禁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好专业知识的决心。科技已然成为一座无形的桥梁,连起了古老的文化与崭新的创意,更连起了团队成员与茂县孩子们彼此的心灵。

——数控2332孙久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次四川茂县之行,让我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从概念走向了实践深处。在参与团队照片与视频的拍摄中,我愈发清晰地看到自身在对接多元需求、运用灵活方式开展工作上的不足,对个人价值的认知也更加务实。在拍摄《山谷声音》纪录片的活动中,小朋友们的样貌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们声情并茂的描述着本民族的习俗和民族故事,也让我对他们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今后我将继续精进摄影技术,为更多的活动留下值得回忆的瞬间。

——数控2432高健

此次社会实践我主要负责的是女童卫生及急救培训课程。课程比我预想的顺利,从洗手歌谣、细菌演示到对青春期变化的解读,以及“身体红绿灯”概念的引入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强调,孩子们都听得非常专注,互动环节踊跃发言,看着她们求知的眼神,我越发体会到其中的价值。这次实践不仅传递了重要的卫生与安全知识,更是在羌族女童心中种下了自我保护和健康成长的种子。孩子们积极的反馈和闪亮的眼神,正是对我们团队最有力的肯定,希望这些知识能真正成为守护她们健康成长的“小卫士”。

——机制2433饶丽萍


责任编辑:石坤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一场籽籽同心的实践之旅在四川阿坝州茂县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