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一男 通过传统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2020-06-17 15:59:04 北师大党委

说识微知著讲党性,(咱们)师生上网把课听

回想那:新冠病毒来得猛,十四亿人民同心合力地战疫情

那正是:中国故事四海传美名,文化自信筑长城

老师同学们好,我叫宫一男,来自生命科学学院。

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看过2017年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它叫做中华骄傲,通过传统文化,阐述中国自信的来源。习总书记说过,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提到文化,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国的传统艺术,它包括了诗词歌赋、书画建筑、戏曲歌舞等非常丰富的内容。传统艺术作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形式,从赵氏孤儿、包公案这样的传统戏曲,到沙家浜、红灯记这样的革命剧目……无不传唱着中国故事,宣扬着中国精神。文艺是文化的窗口、结晶和标志,文艺的发展繁荣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又推动着文化走入人心,走出国门。

作为一个校园曲艺爱好者,传统舞台艺术,便是我们坚守自信、讲好故事的阵地。

2013年,我加入了北航天笑相声社。那时的社团只有三名演员,在各个晚会之间匆匆游走,自己举办的专场甚至凑不齐节目,找不到观众!我也曾在寒冬腊月,瑟瑟发抖地在室外演出,紧紧地攥住手中的快板生怕它们掉到地上。但我们相信,作为党员,校园艺术创作应当由我们导向,校园传统文化氛围要由我们主动营造,我还记得和搭档无数次彻夜不眠只为一场更好的节目;无数次奔波在学院路沙河之间只为多参加一场晚会……台前幕后不懈的努力终于让我们走入了全校师生的视野;随着文化自信建设的加强,校园文化氛围得到改善,社团走向了正轨。2017年6月,作为毕业生的我第四次参加全校毕业生晚会,那是我大学生涯第四十七场演出,也是我第一次有自信将传统相声的大褂和方桌带上校毕业,展现在三千名师生面前。2018年,曲艺团戏曲队正式成立,2019年,它将我们引以为傲的艺术带出了国门。正如我们始终相信的那样,也许舶来文化能够引领一时的潮流,但是传统文化必然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好的文艺作品应当是生动活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应当是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这样的艺术怎么会又怎么能在校园当中消失呢?

我记得我们的观众从寥寥几人发展到几百人,在散场后能有人意犹未尽地说:“今儿没白来!”我也记得有人因为我们的演出而去了解传统文化,有社员告诉我:“社长我是听了你们的演出才来的社团!”在演出场场爆满的今天可能没人能回想起当年那种门可罗雀的落寞……现如今,在聚光灯前一句“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或是京剧舞台一句叫板、一个亮相,亦或是台前幕后越来越多工作人员和支持我们的老师同学的努力和付出……我相信那不仅仅是对演员个人的自信,也是对传统艺术将在青年人生活中扎根的自信,更是对传统文化、对历史与未来的自信!而这份自信也将随着我们的故事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向世界。文艺,虽然仅仅是文化范畴一个小小的角落,却能产生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常有人说:“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国家。”我想问,究竟什么是信仰?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数月,疫情当中的文化自信凝聚起了磅礴的力量,向全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践行着中国精神。那是“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情怀,是“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精神,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气魄。虽然我们没有一个全国奉行的宗教信仰,但是,这源于传统文化,根植于血脉的精神,却成为了真正潜移默化、坚不可摧的民族信仰,这就是文化自信的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最后,以两句传统京剧《杨门女将》中的唱词作结:“哪一战不为江山不为黎民”,“愿征人青春常在永保安康”!

责任编辑:李进忠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通过传统艺术,讲好中国故事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