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第六党支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第六党支部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建引领聚合力,专业赋能振兴路
2025年2月25日,大连工业大学教师第六党支部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支部党员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特色与高校教师使命,展开热烈研讨,凝聚服务东北全面振兴的行动共识。
党建引领举旗定向,锚定振兴使命担当
党支部书记黄磊昌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辽宁振兴擘画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蓝图。支部将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党建引领学科建设,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业遗产活化、韧性城市设计三大方向,推动科研成果向辽沈大地转化,打造“党建+生态”特色品牌,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注入高校智慧。
践行生态文明,绘就辽沈绿色图景
党支部副书记宫一路立足专业方向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学科发展锚定方向。我们将以生态修复、韧性景观构建为核心,活化工业遗产与地域文化景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赋能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辽宁样板”。
厚植育人沃土,锻造振兴生力军
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江洁同志聚焦教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与民生福祉的嘱托,鞭策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新工科”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我们将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与双创教育,培养兼具生态理念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推动校企共建绿色技术实验室,以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为辽宁产业升级输送“先锋队”。
科技赋能文旅,激发消费活力
杨翠霞同志结合政策实践提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体旅融合”指示,需以数字技术激活本土文化资源。“醉·辽宁”艺云数字艺术中心建设,运用裸眼3D、光电交互技术打造辽小虎“”“斑海豹”等数字IP,构建“科技+文化+旅游”沉浸式场景;依托《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指导意见》,推动“文体旅+百业”全域联动,以创新业态赋能消费升级。
创新驱动转型,激活振兴新动能
李睿煊同志结合产业实践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为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破题。沈阳推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案例启示我们,必须深化产学研协同,加速传统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将聚焦智慧景观技术、生态材料研发等领域,助力企业攻克“卡脖子”技术,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竞争优势。
筑牢文化根脉,激扬振兴精神
毕善华同志聚焦文化自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论述,为高校文化育人指明路径。我们将深挖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将抗联精神、辽沈战役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两个结合”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同时创新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打造“红色景观设计”“工业遗产再生”等特色课程,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聚焦高质量发展,深化学科使命担当
冯嗣禹同志从经济、民生、文化三方面解读讲话精神:辽宁振兴需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升级路径,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同时厚植民生福祉,在灾后重建、就业扶持中彰显为民初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更应挖掘红山文化、辽沈战役等地域文化资源,以设计创新增强文化自信,为区域发展注入精神动能。
改革破局创新赋能,争当振兴先锋
赵阳阳同志结合支部学习活动表示:东北振兴需以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党员教师应立足教学科研一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将以《聚精会神抓改革开放》一文为指引,在城乡生态规划、智慧景观技术等领域攻坚突破,为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坚守党建引领,凝聚振兴共识
王琳同志从政治高度总结学习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党的领导是东北振兴的根本保证。我们将以“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为抓手,在教学科研中强化政治引领,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对标辽宁产业升级需求,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以“风景园林+数字技术”等模式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把论文写在辽沈大地上。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第六党支部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行动纲领,持续深化“党建+专业”融合模式,组织党员团队深入辽沈城乡开展生态修复实践、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行动,以“设计之笔”书写绿色发展答卷,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