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社会实践团队将七彩彝绣绣进乡村振兴,聚焦五个赋能发挥青年力量

2023-09-27 21:25:02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激发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青年人才的创新性思维。今年暑期,交通学院交织彩彝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深入产业调研,探寻赋能方案,全力助推南华县的彝绣产业发展,团队荣获东南大学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来自交通学院、艺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14名同学在彩云之南共同书写新时代东大青年与乡村振兴的故事。

今年是东南大学定点帮扶南华的第十年,也是东南大学助力彝绣产业振兴的第五年。在东南大学和社会各界的戮力同心下,以七彩彝绣美丽工坊为代表的当地彝绣企业,从成立之初年营业额不足十万元,到去年实现销售额增长二十倍的壮举,已然成为南华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为继续精准助力南华彝绣,带领更多青年同学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团基于现有基础及调研成果,前往南华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于数字赋能、设计赋能、教育赋能、人才赋能、宣传赋能“五位一体”的实践思路,让千年非遗焕发光彩,将青年力量注入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彝绣相结合,助力南华县彝绣企业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是南华县彝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践团深度挖掘彝绣图案、绣法等非遗资源,更新并完善包括图案库、绣法库、绣娘库、设计师库在内的南华彝绣数据库;进行互联网关键词语抓取及当地彝绣企业市场调研,通过“AI+大数据”分析南华彝绣产业并形成调研报告,为南华彝绣发展出谋划策。

实践团正在了解南华彝绣技法

此外,实践团基于VR全景技术1:1建模还原彝绣展示、体验及销售功能于一体的至善彝绣馆,与南华县共同推出至善彝绣馆·线上全景展厅,并同步引入电商平台跳转通道,为南华彝绣交付了一份沉浸式“科技名片”。

通过扫码进入线上展厅,游客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南华彝绣绣品,了解南华彝绣的起源与发展;顾客可点击查看精美彝绣文创产品实拍,通过图片链接跳转至产品售卖页,实现商品购买所见即所得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善彝绣馆·线上全景展厅)


实践团与彝绣设计师李翠萍讨论文创设计处理

彝绣产品历来延续其传统的设计图案、制作内容和包装,面临着现代化创意设计匮乏的问题。实践团基于互联网技术对彝绣元素深入提炼,促进民族元素现代化,构建全新产品价值链。

团队充分发挥东南大学艺术类专业优势,与至善彝绣馆、七彩彝绣美丽工坊共同设计制作了一批具有东大故事、东大特色、东大情怀的彝绣文创产品,促进南华彝绣朝着特色化、时尚化、大众化发展和转型升级。

实践团成员分享彝绣文创设计思路

同时,部分原创产品已在至善彝绣馆上架展示,希望能让更多东大学子了解彝族刺绣,爱上南华彝绣,引领更多青年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

实践团与当地彝绣企业合作设计的东大文创产品


实践团成员正在开展美育课程教学

乡村振兴“靠人才”,留住人才“靠后方”。南华县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绣工的文化水平有限。在实践团走访调研过程中,很多绣工表现出对子女教育问题密切关注。

为切实分担南华彝绣绣工为人父母之责,实践团拟定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教育帮扶方案,一方面减轻绣工家庭负担,另一方面涵蓄南华人才活源

七月中旬,实践团在彝绣工坊实地开展七彩假期暑期抚育活动,通过开展人文美育、科普健康、学科素质等课堂,在丰富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同时,也解决了绣工们工作与家庭无法兼顾的难题。

实践团成员正在为辅导绣工子女讲解暑假作业

八月中旬,实践团继续与小朋友们在云端相遇,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线上夏令营。通过“云互动”的形式,和绣工子女一同暑假“收心”;通过辅导完善暑假作业,开展交通科普讲堂,适量开展新学期课程预习等方式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交通学院魏雪延老师正在为绣工子女进行交通科普

后期,实践团还将基于学院学生会学业帮扶品牌“JOIN答疑室”,成立“JOIN答疑室·彩彝班”。招募更多志愿者与绣工子女结对,开展长期教育帮扶。


实践团与相关部门、绣娘代表开展座谈交流

实践团实地走访部分绣娘家庭,了解其生活现状及面临难题,形成“一对一”精准帮扶方案。实践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与曲栩副县长(东南大学挂职干部)、2023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丁兰英老师、绣娘代表一同开展彝绣发展共商座谈会,探讨彝绣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方案,重点关注如何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壮大团队,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走访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对接相关部门,反馈调研结果,完善彝绣产业发展路径及个人精准帮扶规划,全方面助力产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丁兰英老师正在画样

团队成员还对彝绣培训的课程体系进行扩展、重构,丰富完善彝绣培训课程内容,将彝绣文化讲授、非遗传承保护意识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的第一部分。团队对刺绣技法的传授进行了规范化,对彝绣的各种技法进行了整理,并将其导入数据库,对每种刺绣技法配备详细的介绍和配套的视频教程。

绣娘李国秀正在绣制作品


迎新期间开展“寻彩彝·赴南华”主题活动

助力彝绣产业升级,除了要在产品质量上做加法,还应在宣传推广上做乘法。在当地企业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对非遗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进行初步建设,借助这些新媒体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格局的限制,拓宽南华彝绣触达大众的途经。

社会实践项目受到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

调研期间,实践团还打造十二篇精美推文,记录实践进程,宣传南华彝绣,全网总浏览量达8.2万;作为三下乡江苏省重点团队积极投稿,参与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得到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中青校园等十余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同时,实践团还协助央视国际频道、人民网云南频道开展视频拍摄及人物访谈,在更高的平台讲好南华故事、东大故事。

2023级新生在明信片上写下对南华彝绣的寄语

此外,实践团以2023年东南大学彝绣录取通知书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为契机,在学校迎新当天策划开展“我与南华有个约”系列迎新暨新生教育活动,希冀带动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南华乡村振兴事业。

实践团成员向2023级新生讲解南华彝绣的故事

通过彝绣科普讲解、数字彝绣馆沉浸式参观,新生更加走近南华彝绣,了解录取通知书后的故事;通过绘制彝绣明信片,写下对绣娘及绣工子女的寄语,报名彝绣工坊子女结对志愿者,新生与项目团队携手共同开展长期精准教育帮扶、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继续书写“通过一本录取通知书与南华结缘”的故事。




责任编辑:traffic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今年暑期,交通学院交织彩彝实践团发挥专业优势,深入产业调研,探寻赋能方案,全力助推南华县的彝绣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