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探索“党建+”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20-05-26 11:26:57

建筑学院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学院立足建筑类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建筑类专业课程德育内涵和价值引领功能,引导师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步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化教学资源为育人资源,提升育人实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乡村振兴是关乎民生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引导、技术创新支持以及各类人才的持续培养和输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输出和技术创新的主阵地,应该认真学习《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文件精神,加快构建服务支撑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高校平台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推进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总要求中的重要一环,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深入贯彻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建设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将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目标落到实处,学院依托蔡小楼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开展课程思政实践。在党委委员张宏老师的带领下,张宏教授工作室就示范工程项目多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集体研究教学计划,制定设计方案、设计考察和时间进程表以及设计执行方案,党支部与教研室形成合力,指导研究生开展创作实践。通过汇聚多方优势资源投向装配式宜居农房建设,实现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村镇企业推广应用的有机衔接,推动了当地农房建筑业产业转型升级,保证了当地农房建设的安全和高质量,思政教育创新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党建+”模式探索初见成效。

图1.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效果图



发挥建筑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势,

为生态宜居农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蔡小楼村党群服务中心装配式建筑设计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工业化设计研究团队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工业化工程设计院共同完成。该团队长期以来从事装配式建筑设计和建造技术的研究研发以及工程应用,并将科研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建筑工业化建筑设计和技术研究高级人才,展开了一系列建筑工业化、建筑信息化和装配式建筑方向的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新型装配式农房设计和建造管理经验,并且拥有多项装配式建筑设计和建造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为适合在苏北农村推广的高性价比的宜居装配式农宅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2.党群服务中心平面图


团队先后共派驻6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到施工一线,他们和当地村民施工队同吃同住。师生团队中党员人数约占70%,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地的村民施工队经过团队成员指导,迅速掌握了新型装配式宜居农房的全部关键技术,并在两个月内利用当地小型建造装备,完成了该示范项目的建造工作。 通过示范项目的建造,团队探索出了一种适合农村建筑工匠培养和市场推广的长效机制,同时将思政教育与农村生态宜居建设相结合,总结出了一条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结合的科研新模式,使团队成员努力成为接地气的新时代研究生,实践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建筑学人才培养。


图3. 研究生现场指导村民工程放线定位作业


图4. 党委委员张宏教授等一行赴施工现场

做设计施工技术指导


通过党群活动中心示范工程的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组内成员结合各自研究方向总结了学习心得体会。如图5所示,团队成员张睿哲以党群活动中心项目的BIM模型及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BIM逻辑的给排水建筑构件化碳排放计算方法是建立在完善的构件法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将碳排放信息直接或间接地从BIM构件参数中提取出来的计算方法。优势在于所有的碳排放信息来源于准确的建筑信息模型,将原本无法精算的碳排放数据精细化,提高建筑建造过程碳排放信息的信息颗粒度,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图5. 基于BIM模型的建筑构件化碳排放计算方法



卜嘉辰

团队成员卜嘉辰结合装配式建筑装配进度实时管理研究,该项目在进度管理的研究中属于“资源受限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工程进度主要受人力(木工)、材料(模板、砌块、水泥)、信息(BIM模型信息)等可更新资源影响。经过本次项目实践,合理的资源分配,活动间的资源合理流向能够保证实际工程进度与计划工程进度的耦合。


洪道宁

团队成员洪道宁结合古建石塔的营造与保护的研究方向认为,每一个建筑的营造,其构件加工、运输、施工工具、工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古人通过文字记载而现代人通过照片等记载,比之古建营造现代技术的效率可谓是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对于构件化营造与研究关注点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对于古建营造研究和现代营造的比较,我认为古建营造研究还在于广泛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建筑营造技术和样式的发展脉络,甚至需要对比不同构件材质的建筑营造技术在几个时期的异同,分析更需要定量和细致。


向逸明

团队成员向逸明认为,工业化一直是建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但是以大规模机器生产、建造取代传统劳动力的做法在农村地区并不适用。农村地区的建筑技术革新不一定要重走城市建筑工业化的道路,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特征和机械化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农村地区的工业化技术应用路径。合理有效的利用之前农业机械化改革中应用的农业设备,就地取材以乡村地区的建筑材料替代部分成品建材能够更有效地推进这一过程。通过此次实践教学也深刻体会到,高校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坚守初心,注意树立党员队伍形象,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利用专业所长回馈社会


通过此次思政实践教学,张睿哲、卜嘉辰、洪道宁纷纷表示, 在农村地区的实地建造经历,让他们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加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任重而道远,能够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深感自豪。在建造过程中,他们被团队党员同志吃苦耐劳、团结村民,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触动,表示自己要继续提高党性修养,争取早日入党! 



校地企共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项目

引领生态宜居农房建设新模式


建筑学院设计团队与朱寨镇党委和政府保持密切沟通,根据当地楚韵汉风建筑文化特点进行整体的建筑设计和技术策划,协同装配式农房研发生产企业济宁乡居美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当地施工单位江苏信福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该项目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图6. 指导当地建材企业生产工程用建筑构件


蔡小楼村党政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得到了徐州市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领导指出,“该项目以农村房屋性能和质量提升为导向,以农村房屋市场推广为目标,发挥建筑设计研发单位和装配式农房生产企业两者的积极性,着重组织培养本土的农民装配式建房队伍,让这种新型装配式宜居农房建造技术在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朱寨镇党委王书伟书记 表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农村为目标,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做好后续农房建设科学规划管理工作,为朱寨镇宜居农房高品质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尽心尽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张宏教授 提出:“新型装配式宜居农房是一项事关人文与技术,更是事关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系统工程。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院校的东南大学,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本次示范项目的实践研究,整理宜居农房建造基础培训教材和新型宜居农房建造电子手册,成为推进当地农村住房建设规范化、建造工业化、施工队伍本土化和设计方案环境友好化的有力技术支持,协同政府和村镇企业为升级改造农村住宅、提高农房质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此同时,继续发挥高校优势,探索‘党建+’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图7. 党委委员张宏教授与朱寨镇政府党委王书伟书记

及有关领导讨论工程实施问题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依托蔡小楼村党群服务中心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学院进一步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资源优势,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担当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以党建为引领,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协同地方政府和村镇企业,积极推进宜居农房领域政产学研等合作,带动苏北农村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链建设,为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了东南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参与课程博士研究生:张睿哲 黑赏罡

参与课程硕士研究生:卜嘉辰 向逸明 张敏 洪道宁

技术指导老师:张宏 刘春 王海宁



文 | 黑赏罡

图 | 张睿哲 卜嘉辰 向逸明 张敏 洪道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以蔡小楼村党群服务中心生态宜居示范工程建设为例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