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18日,第四届能源与环境国际会议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会议由东南大学与楚雄师范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全球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全球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搭建起一座高水平、深层次的沟通桥梁。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云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高朝寿,楚雄州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李勇,楚雄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建雄、校长杨桂红出席会议。
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邢纪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邢纪红指出,本次会议内容设计兼具战略高度与实践导向,既紧扣基础理论创新突破的核心方向,又深度衔接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的转化需求,充分彰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鲜明特点,为全球能源环境领域的创新合作拓宽了实践路径。云南省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蕴含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深入的学术研讨,促进跨区域的技术协作,力求为全球低碳发展贡献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创新方案,既是国际教育科研合作深入发展的生动实践,又是落实教育强国战略、服务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局的积极行动。
会议期间,邀请到包括美国工程院院士Roger Ruan、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Sai Gu、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Aibing Yu、泰国清迈大学前副校长Nat Vorayos、云南大学校长马文会、浙江省特级专家骆仲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王海辉等近30位顶尖专家,围绕全球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核心议题,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的盛宴。会议紧密围绕“能源转化”、“能源利用”和“能源与环境交叉”三大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参会专家针对“光伏制氢一体化技术”、“水环境协同治理”、“可持续垃圾填埋管理干预技术”、“生物质制液体燃料”等前沿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研讨,现场思想碰撞激烈,众多创新思路和观点不断涌现,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宝贵的启示。大会报告由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肖睿主持。
2024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口支援青海理工学院等高等学校的通知》明确东南大学对口支援楚雄师范学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迅速响应,与楚雄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能源工程学院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根据协议,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专家工作站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开展协作合作。此次会议的举办,正是对口支援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依托东南大学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实力,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资源。通过会议交流,不仅为全球能源环境领域发展建言献策,更是全面助力楚雄师范学院在相关学科的建设水平提升与国际化进程加速。借助会议搭建的高端平台,楚雄师范学院教师得以与国际前沿接轨,拓宽学术视野,引进先进理念。学院在学科建设上吸收先进经验,优化体系,同时,会议吸引的各方关注,为楚雄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创造更多机遇,切实推动云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据悉,国际能源与环境会议自2019年由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发起以来已先后成功举办四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该会议始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为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搭建技术分享与合作对接的优质平台,积极推动能源与环境科学的跨学科创新发展。在当前全球共同面临能源结构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无疑将进一步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不断的新动能,以更有力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