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润心铸魂育新人 ——党员教师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践探索

2025-07-13 15:25:25 马艳红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实践需求强烈,但传统思政教育存在“阵地单一”“供需错位”等问题。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教师党支部立足“林科特色、实践导向”的育人传统,在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支部明确提出“党建引领、社区赋能、教师下沉”的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教师深度下沉社区,推动思政工作与学生成长需求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一、强化政治引领,铸牢社区之魂,点亮信仰明灯

林学系教师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作为核心力量下沉社区,将党建元素有机融入社区空间布局与服务功能,营造浓厚党建氛围。

1.打造理论武装阵地设立党团共建中心,将其建设成为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实践基地。支部组织党员教师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党员教师以身作则,通过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如理论研讨、红色观影、榜样分享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党员教师的示范带动下,学生干部队伍得到有效培养,红色基因在社区薪火相传。社区真正成为用党的科学理论铸魂育人、筑牢学生信仰根基的坚强阵地。

二、“四屋”阵地,织密服务之网,精准护航成长

党支部紧密依托系部在“一站式”社区建立的“明思心屋”、“笃行职屋”、“业精匠屋”、“德厚书屋”四大育人平台,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这四个阵地作为支部服务学生、践行宗旨的重要窗口,精心组织党员教师深耕其中,共同编织起全方位、精准化的成长护航网络。

1.“明思心屋”深耕心理护航阵地支部选派骨干教师进驻,开展个体辅导与主题团体沙龙,及时疏导心理困惑,培育积极心态,将党组织的温暖关怀转化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行动。

2.“笃行职屋”,深耕职业赋能平台。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教师中的博士学历教师、企业导师、优秀校友资源,依托该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指导与创业辅导。在党员教师的引领示范下,帮助学生锚定职业航向,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人成长与服务社会需求的统一。

3.“业精匠屋”,深耕技能淬炼高地。支部党员教师(特别是技能名师、大赛指导教师)深入该阵地,开展技能培训、竞赛指导与技术答疑。党员教师以身作则,弘扬工匠精神,传授精湛技艺,引导学生锤炼过硬本领,夯实专业发展根基。

4.“德厚书屋”深耕学业互助家园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带头,并联动学业优秀学生骨干,在阵地建立常态化学业帮扶,营造勤学互助的优良学风,彰显党组织对学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三、创新长效机制,激发内生动力,确保行稳致远

为确保“一站式”社区建设常态长效、充满活力,林学系教师党支部着力创新工作机制,重点构建两大支撑体系,为社区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1.健全“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联动机制建立由学生科负责人、学生骨干代表、党员教师共同参与的定期议事协商会议制度。聚焦一站式学生社区发展规划、资源整合、问题解决等核心议题,在支部的支持下,共商共议、凝聚共识、协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2.建立“科学评估、闭环管理”的质量提升机制。通过制定并实施涵盖服务频次、学生参与度、满意度反馈等多维度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总结经验、查摆不足、优化方案,推动服务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匹配,实现社区工作的持续改进和育人效能的螺旋上升。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探索。未来,林学系教师党支部将继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让学生社区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加油站”、党员教师锤炼党性的“实践场”、展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创新成果的“示范窗”,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樊寿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组织党员教师深度下沉社区,推动思政工作与学生成长需求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