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肩负着引领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重要职责。近年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林学系教师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探索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红色引擎驱动课堂革命
1.党支部牵头建立“政治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育人动力、党建要求转化为专业内涵”的三重转化机制。党员教师带头申报并承担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森林植物》《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导游服务》等课程建设,系统梳理林业、食品、旅游三大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主导绘制涵盖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思政元素图谱”,明确各知识单元的育人目标与融合路径。

2.党员教师团队主导建设“新时代”思政资源库,主动将“双碳”目标、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有机转化为教学案例。例如,党员教师指导林业技术专业开展“林业碳汇计量”第二课堂活动,牵头开发食品专业“绿色生态+茶文化”茶叶生产与加工方向,主导设计旅游管理专业“非遗文化+乡村旅游”综合实训项目,确保思政教育兼具理论高度与时代温度。

3.党员教师积极探索“沉浸式”育人场景,大胆设计并实施情景模拟(如“林业灾害应急处置”)、案例研讨(如“食品安全事件溯源”)、项目驱动(如“智慧林业系统开发”)和角色体验(如“林业工匠的一天”Vlog拍摄)等形式,以身作则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感知性与体验性。


二、引领示范凸显改革成效
1.党支部带领党员教师构建“三级示范体系”,党员教师主动承担校级重点课程建设任务,牵头开发省级在线精品课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等3门(其中2门入选省级资源库),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推动形成“校级孵化—省级推广—全国示范”的梯度发展格局。
2.党支部建立“竞赛—教研—科研”成果转化链,形成螺旋上升的育人创新生态。党员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1项,主持5项省级教改案例开发,主编出版《智慧林业技术》等教材8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2篇,主持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推动“智能林业监测系统”等2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以赛促研-以研促教-以教促产”的良性循环。
3.党支部组建三个专业团队,构建“专业+行业+社区”三维服务矩阵,深入一线开展林农技能培训年1200人次,提供技术辐射超5万亩,为28家食品企业提供全链条检测服务,主导打造“古村生态游”“非遗文化村”等项目,实现专业链、产业链与技术链深度融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