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铸魂”引领“四链共生·道技贯通”破局职普融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2025 年 7 月 19 日至 21 日,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委员会 2025 年度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陕西西安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全国百余所职业院校的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新路径。
7 月 20 日下午的研讨交流环节中,全国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负责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工第二支部书记张俊竹教授,以 “四链共生・道技贯通・职普融通“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向全国近百名参会教师作专题分享。
张教授围绕 “党建铸魂、四链共生・道技贯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核心理念展开阐述,提出了破解职普融通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痛点的创新方案。他重点介绍了广师大通过党建 “六融合” 建设措施开辟的党建铸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新范式 —— 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思政、科技研发、设计服务、人才培养六大领域,构建起 “党建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高质量育人生态,为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路径。
1 (3)
1.“四链共生”破产学壁垒,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张俊竹教授深入剖析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中“产学脱节、创新薄弱、发展受限”的三大难题,并分享了以“四链共生”(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为核心的系统化改革路径。团队首创“四接四变”教学革命:
l “四接”定方向: 专业设置接产业需求、专业标准接行业标准、课程标准接职业标准、学生作业接真实项目。
l “四变”转模式: 实现“入学即入岗、作业即项目、教室变工作室、教师变导演”的教学场景重塑。
通过构建“岗位能力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标准”的三级映射体系与“真实项目、真实任务、真实环境”的“三真”教学模式,团队成功打造了“专业有标准、教学有资源、课程有依托、入岗有平台、成果转化有渠道”的“五有”教学生态链,形成了人才培养闭环。
2.党建铸魂强队伍,“三阶贯通”育全才
l 针对职普融通的“中梗阻”与师资队伍“产教融合力”“教学创新力”短板,张教授重点介绍了“党建铸魂、联学共建”的团队建设模式:
l 依托全国样板支部和“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构建了由“双带头人”领衔(党建思政)、教学名师(理论引领)、企业名家(技术赋能)、行业能手(技艺传承)组成的多元协同创新团队。
l 打破学段壁垒,首创“中职夯基(规范技能)→高职强技(技术集成)→本科铸新(创新研发)”的“三阶贯通式”能力进阶模型。
l 创新“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将“挑战杯”“互联网+”等顶级赛事及企业认证深度融入课程模块,打通学分互认,学生累计获国家级竞赛奖项300余项。
3.“道技贯通”育匠心,数字赋能向未来
针对职业人才“重技轻道”、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团队开创性构建“道技贯通”双螺旋育人模式:
l 课程结构突破: 首创“道(创新方法论,30%)+技(设计技能,60%)+商(商业思维,10%)”的课程结构,开设《创新设计思维》《设计策划》等跨界课程。
l 数字技术赋能: 融入AI设计、参数化设计等前沿内容,打造“创新力—商业力”双轮驱动的育人生态,强化人才底层逻辑与可持续竞争力。
3.成果丰硕,引领职教高质量发展
该模式已在实践中结出硕果: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和做法指导了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广州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四链共生·道技贯通·职普融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为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广州职业技术大学成功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奉献了经验和智慧。指导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中摘金夺银,有效提升了协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讲座现场反响热烈。在这场全国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的重要研讨会上,张俊竹教授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四链共生“改革中的 “四接四变”教学革命、“三阶贯通”育人模式等鲜活实践案例,还有清晰可落地的“五有”教学生态链构建路径,为现场骨干教师生动呈现了新时代艺术设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蓝图。他提出的“党建铸魂六融合”建设措施破解了职普融通痛点,“道技贯通”双螺旋模式强化了人才可持续竞争力,而这份“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的使命担当与开拓精神,更让其分享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经验,为全国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度变革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