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海鲜总要看老板眼色,现在通过数字大屏可以看到每家档口的‘信用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商户的实时评价、抽检记录,连缺斤少两都能在线投诉——这条街现在比超市还透明!”在江门市台山市都斛镇的海鲜街的档口前,这个昔日以渔市交易为主的传统街区,如今在大学生团队的助力下完成智慧蜕变。都斛镇作为“广东第一田”核心区与台山农旅重镇,融合农业示范、红色文旅、美食经济多元优势,但面临市场管理粗放、品牌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瓶颈,亟待数字技术赋能。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大学生团队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软件工程技术党支部教师指导下成立“数智乡村”青春行实践团,围绕《乡村智慧治理共同体何以破解“有智无质”问题?——基于“广东第一田”数字乡村建设的调查》开展调研,创新提出“制度引导-技术赋能-主体参与-市场共建”四轮驱动模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治理方案。“用技术为乡村赋能,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是团队成员的共同信念。
经走访发现,在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乡村数字化建设却面临“有智无质”的困境——智能化技术覆盖率虽高,但治理效能转化率低。团队初到都斛镇时,发现当地存在商户信息不透明、红色资源展示手段落后、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为此,团队选取“广东第一田”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区为实践样本,历时178天深入5镇20村调研,发放问卷1286份,访谈83人次,最终提出“乡村智慧治理共同体”模式。该模式通过“主体协同-技术赋能-需求适配”三元耦合机制,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及村民资源,成功破解数字鸿沟与数据孤岛难题。村民们的真实反馈,道出了“广东第一田”村民的共同心声。
团队在学校与台山市落实“双百行动”校地共建基础上开展党建共建与业务共赢,党员师生齐上阵,为“广东第一田”核心区都斛镇开发智慧营商系统,解决市场信息不透明等核心痛点。系统自上线以来,累计交易额超10万元,带动周边餐饮、零售业态营收增长25%,相关成果被写入《都斛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团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商户信息100%透明化,打造VR展厅展示红色文化,并运用数字人直播技术助力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设计“数字都斛智慧营商图谱”为政府规划海鲜街升级改造、红旅线路开发提供精准决策支撑;通过“青年夜校”培养新媒体运营人才200余名。
团队实践开展以来,获都斛镇政府3份成果采纳证明和4封感谢信,并与台山市广海镇达成推广协议,形成“一镇创新、多镇联动”的示范效应。此外,团队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广东省乡村治理调研竞赛和“多彩乡村”调研报告三等奖,为县域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广科方案”。同时,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获学校共青团、学习强国、中青校园等主流媒体报道50余次专题报道,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案例、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优秀实践项目、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典型案例、广东省双百行动乡村公共服务高校联盟示范案例等国家级、省级奖项10余项,实现了从校园实践到社会示范的华丽转身。
“乡村智慧治理共同体”模式是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计算机工程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通过党建引领带动校地共建、服务地方经济的又一成功案例,通过制度、技术、主体与市场的协同,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与经济发展水平。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入调研,总结深化,推广经验,让数字技术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
撰稿:陶玲 李琳 马忆慧
摄影:“数智乡村”青春行实践团
初审:尹菡
复审:吴国庆
终审:陈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