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在乡间,“听”你所需——急救蒲公英收集基层“急救真心话”

2025-08-01 14:36:32 鄢棋秒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百千万工程”中践行使命,红色号角实践队的“急救蒲公英”们化身健康使者,走进校园、深入乡间,以走访调研倾听民生所需,用心收集基层急救“真心话”,用科普守护健康,用行动传递担当。

一、聚焦痛点,精准调研

不同人群的急救需求 “画像” 如何绘就?

当前,基层急救科普存在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化的问题 —— 无论面对老人、孩童还是青壮年,往往沿用统一的宣讲模式,难以契合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导致科普效果大打折扣。为破解这一困境,红色号角实践队的 “急救蒲公英” 们以 “百千万工程” 为指引,带着 “三类问题” 深入基层:群众真正想学哪些急救技能?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更易接受?如何让急救科普真正落地见效?

640 (1)

640

为此,“急救蒲公英”走进怀集二中、冷坑中学,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急救宣讲,同时调研青少年群体对急救知识的接受特点与需求差异,受访群众与师生们积极反馈的每一条建议,都成为勾勒基层急救需求 “画像” 的关键笔触。

640 (2)

640 (3)

同时,“急救蒲公英”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标准化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受访群众积极反馈急救知识获取渠道、培训需求等关键信息,为后续定制化科普方案提供了扎实的现实依据。

640 (4)

640 (5)

二、乡村急救三大愁

不会救、没人教、学不深

调研中,村民们的 “急难愁盼” 格外真切:田间劳作时若遇磕碰出血,多数人只会简单包扎却不知如何止血;家中老人突发头晕心悸,儿女常因不懂判断病情而延误处置 ——“真遇到事,手忙脚乱不敢动” 成了普遍困境。更深层的难题在于,村里鲜少能盼来专业急救培训,偶尔有短期讲座也多是 “照本宣科”,村民们调侃 “听时好像懂了,回家就忘光了”。儿童烧烫伤、老年人意外跌倒等高频场景的急救知识,更是长期处于 “没人教、学不深” 的真空状态。不少村民坦言:“不是不想学,是没地方学、学了用不上 —— 就盼着有人能手把手教,教点咱农村用得上的真本事。”

640 (6)

640 (7)

三、乡村急救三需

"需普及、需掌握、需长效"

红色号角急救队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整理分析问卷数据,形成针对性培训方案,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组织长期开展更适合大家的社区服务、急救宣传等急救培训活动,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联合当地卫生机构,培养乡村急救骨干,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 

此次调研为乡村急救服务体系画清了 “施工图”。“红色号角” 急救队将带着这些沉甸甸的需求,把培训办到晒谷场、村委会、学校操场,让急救技能真正成为乡亲们 “揣在兜里的护身符”。从 “不会救” 到 “能施救”,从 “盼帮助” 到 “成骨干”,这场青春接力将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力量,让每个家庭都有守护生命的底气。

——实践队:红色号角

——资助单位: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


责任编辑:段媛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百千万工程”中践行使命,红色号角实践队的“急救蒲公英”们化身健康使者,用科普守护健康,用行动传递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