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国教育大会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部署、落实中央《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的要求,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于2025年7月7日至13日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开展2025年思政课教师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期间他为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留下了丰厚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实践研修紧密围绕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及“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深入到八闽大地,深入探访福建“金色思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思政教学元素,不断探寻魅力思政课的“正确打开方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魅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在厦门,思政课教师走进陈嘉庚纪念馆、“一国两制”标志点和厦门市博物馆。通过丰富的史料与实物感受“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远眺台湾金门岛,回顾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背景、内涵,感受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沿着时间脉络,参观闽台文物收藏,追寻“鹭岛”历史根脉。

在漳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女排的重要讲话批示精神为指导,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常设《水仙之乡 女排岁月》展览。教师们近距离观看10座国际大赛冠军奖杯、女排队员签名排球、训练装备等代表性展品,仿佛看到了女排姑娘们在训练馆挥汗如雨,赛场上的扣杀、扑救的惊心动魄和上台领奖的荣耀时刻,“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国女排精神直抵内心,赞叹不已。

在古田、长汀和宁化,老师们追随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走进古田会议旧址,深刻理解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重大意义;参观瞿秋白纪念馆、杨成武纪念馆、苏维埃旧址,切身感受伟大的革命家探索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和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踏寻宁化红军长征印记,在中央红军长征最远出发地感受“万里长征第一步”的壮烈与伟大。

在将乐,老师们在“两山理论”的孕育地现场常口村见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常口村曾经依赖伐木经济,生态恶化导致民生困顿。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此调研时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为常口村发展指明方向。如今的常口村在合作造林、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等产业转型方式的推动下,森林覆盖率超80%,成为“碳票第一村”,实现了从“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的华丽转变。
南平燕子窠生态茶园,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福建考察时提出“三茶”统筹重要理念的实践地。思政态种植模式,并在“三茶”统筹展示馆系统学习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成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

2024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思政课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组织思政课教师赴省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研修,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本次研修从革命旧址的信仰之光到生态茶园的绿色实践,思政课教师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汲取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前行动力,将力争把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和精神财富融入思政课教学,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奋斗精神,切实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