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学院党总支基于党建“双创”和“双高”建设的实践,以“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向融合、党建效能与发展效能双向促进”为出发点,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双高”建设为载体,通过健全“五维共融”发展机制,贯通“点链网体”发展路径,优化“五路五桥”发展模式,推动党建与事业“一融双高”,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推动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交通工匠,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广西交通强区建设。近年来,获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广西“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广西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西高职唯一)、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等110余项国家级、259项省部级标志性成果,位居全国交通院校前茅。
一、健全“五维共融”发展机制,筑牢“一融双高”育人基石
目标融合,科学谋划“一融双高”发展方向。抢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交通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实施机遇,科学编制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十五五”规划,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全过程,将学院党建工作融入并引领学院双高建设的“11521”工程,统筹制定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发展总目标,有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任务融合,系统设计“一融双高”实施路径。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依托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和路桥科技产业学院等团队及平台设立教师党支部,实现科研攻关与党建同频共振。按专业划分、学生一站式社区设立学生党支部,实施“专业建设+社区管理”双维育人,全面推动党建与业务在规划部署、实施路径和成果成效上的深度融合。
队伍融合,打造“一融双高”骨干力量。抓好关键人员的融合:实施领导班子党建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制定“一岗双责”责任清单,确保各项工作融合落地落实。抓好团队建设促进融合: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团队负责人制”,遴选“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好”的优秀党员作为团队负责人,建成“思政+”“科研+”“竞赛+”“服务+”等8个“头雁引领”团队,由党员骨干牵头提升团队效能,推动党建与专业双向融合发展。
载体融合,构建“一融双高”协同平台。将学院“双高”建设作为党建和业务融合的有效载体。强化党对“双高”建设的全面领导: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专业群建设、技术技能平台打造等关键环节,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双高”规划实施、资源调配、成果验收全过程;健全“双高”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将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成效、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等党建核心指标纳入“双高”建设考核范畴,实施党建与业务“双维”评价,确保党建业务协同推进。
治理融合,铸就“一融双高”长效机制。立足职业教育特点,规范化、标准化推进决策(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咨询(学术委员会)、监督(教职工代表大会)“四层级”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进一步细化“两个议事规则”,落实“党总支会议—党政联席会—系务会”决策链条,完善涵盖决策部署、执行落实、监督考核、执纪问责等全方位环节的制度体系,出台党建与事业“一融双高”标志性成果奖励政策,激发教职员工的创业干事积极性,形成党建统领、多元共治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二、贯通“点-链-网-体”发展路径,拓展“一融双高”育人格局
找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点”。立足职业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深化“领导干部带头学、党日活动普遍学、分层培训集中学、知识竞赛督促学、思政教育基地实践学”的“五学模式”,注重将思想理论学习与学院实际工作、与教学教法活动相结合,促进教师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双提高;依托“交通大讲堂”学习品牌,打造“路桥薪火”宣讲团,通过主题党(团)日、入学入职第一课等形式,开展“劳模工匠面对面”“工地党课”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活动,筑牢师生信仰根基。
贯通作风建设与育人主线的传导“链”。突出作风建设对育人主线的动态约束与引导作用,构建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和监督责任的“四责协同”清廉责任链,打造“育路廉行”特色品牌;实施“导学做评”师德建设工程,实施师德固本“八个一行动”,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培养“大先生”;建立“三全三学”学风治理体系,形成“教风带学风”的良性互动闭环。
拓展群团协同与育人场域的立体“网”。强化党团一体育人功能,推进团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施“青芽育底色—青苗提成色—青锋增亮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阶培养,擦亮“铺路先锋”特色“一站式”学生社区品牌;发挥劳模工匠工作室、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辐射作用,构建“初心会谈+清风讲堂”社区育人双载体,形成党建统领、团学协同立体工作格局。
集成组织建设与育人任务的共生“体”。建强专业发展融合体:充分发挥教师党员“高职称、高学历、高技术”的优势,打造以全国交通运输教学名师莫品疆领衔的“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旭光领衔建设的中国—东盟智慧港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以党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强人才发展融合体:坚持党管人才,加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创新+服务”双强人才队伍,实施“教工党建+学生党建+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一体育人,深度参与平陆运河(世纪工程)、天峨龙滩特大桥(世界第一拱)等国家重大工程技术攻关,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强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优化“五路五桥”发展模式,深化“一融双高”育人成效
筑好党建领航路—示范引领桥。持续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以构建交通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党小组创新实践为发力点,构建“党小组五个聚焦、党支部七个有力、党总支五个到位”工作体系,建设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交通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党建示范引领高地。
筑好匠造英才路—德技并修桥。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依托李文勇博士后工作室、张文劳模工作室等工作室开展职业技艺比拼、职业技能大赛训练等活动,凝聚合力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显著提升办学实力,创建“公、水、铁”高技能交通工匠培养高地。
筑好精神传承路—思想教育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挖掘广西“拱桥之乡”育人元素,融入“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挑战极限 勇创一流”等“两路”精神、工匠精神、新时代交通精神内涵,丰富“开路先锋”精神文化内涵,激励师生勇担建设交通强国时代重任,创建“开路先锋”文化思想教育高地。
筑好科创攻坚路—创新服务桥。总结推广“党支部建在专业上,党小组建在项目上”成功经验,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人才李文勇、莫品疆等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双带头人”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产出一批典型的“党建+科研”科技育人高质量成果,建设多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创建服务区域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高地。
筑好党建联建路—行业合作桥。联合北部湾投资集团、革命老区东兰县等校企地,推进“开路先锋”校企地党建联建共同体建设,三方结对共建“先锋+”党支部,推进“党建联动、资源联享、成果联育”先锋行动,组织开展边疆地区农民工技术培训等活动,推进“乡村振兴交通学院”建设,以党建为纽带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区域发展链深度耦合,创建区域性交通行业党建合作高地。
路桥工程学院党总支通过健全“五维共融”发展机制,贯通“点链网体”发展路径,优化“五路五桥”发展模式,推动党建与事业“一融双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勇担开路先锋,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作用发挥显著增强,学院办学实力持续增强,累计获110余项国家级、259项省部级标志性成果,位居全国交通院校前茅,顺利进入2025年国家高水平专业群遴选。近3年先后获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广西高职唯一)、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教育部高校思政精品建设项目等系列标志性成果,领跑广西同类院校专业。
弘扬“先锋”精神,党组织功能持续增强:学院扎实推进“双带头人”培育,成功培育了以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莫品疆为代表的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成为支部建设和专业建设的“红色头雁”,带领团队深度参与中国—东盟智慧港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的建设,服务世界第一拱天峨龙滩特大桥、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建设,完成73项技术服务,参与编制行业标准21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9项,取得液压柱破岩、水下爆破气泡帷幕防护等5项技术突破,填补国内外空白,创造近2亿元经济效益。
传承路桥薪火,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学院根据路桥专业特色,延伸“开路先锋”精神内涵实质,着力打造了“领路先锋”“铺路先锋”品牌,激励着一代代路桥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近3年,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等荣誉。96%毕业生投身交通工程建设一线,涌现出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一等奖黄圆凯、钟华贤,全国首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王永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黄文华等一批“开路先锋”。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