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映初心,生态治水新路径——环境与资源学院开展第九十三期“望道微课”理论宣讲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党员与青年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5月28日,环境与资源学院在雁山校区理四304教室成功举办第九十三期“望道微课”理论宣讲活动,以《绿水青山映初心,生态治水新路径》为主题,引领师生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本次活动特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工党支部书记宿程远教授担任主讲,百余名师生党员、发展对象及学生代表积极参与。
活动中,宿程远教授以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围绕“一个理念、一篇文章、一张照片、一串足迹”四大核心内容展开宣讲。他首先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这一核心理念。同时,结合重要文章,深入剖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双碳”目标与协同治理等关键问题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师生从党的政策方针中把握生态治水的方向。在案例分享环节,宿教授以“江河行・江河策・江河情”为切入点,通过白洋淀“九河下梢水韵相生”的生态修复案例,桂林漓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模式,以及红树林“海洋绿肺”的多重生态价值,生动展示了我国生态治水新路径的丰硕成果。一个个生动案例,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党在生态文明建设征程中的坚定决心与伟大成就。
讲座结束,师生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专业领域,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与绿水青山的守护者。
此次“望道微课”理论宣讲活动,深化了师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内涵的认知,强化了“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实践”的践行意识。未来,学院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学术研讨、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党员在生态修复、低碳技术等领域深入探索,推动个人成长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同频共振,为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绿色答卷”贡献更多的党员智慧与青春力量。

讲座现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