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创新,2025年3月29日,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南沙云纱星韵非遗产业园,开展“党建+非遗传承+劳动教育”主题实践。党支部书记石老师全程指导,通过“红色寻根-非遗体悟-劳动实践”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党建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政治引领铸魂: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党支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活动全程,首站组织全体成员参观星海故里历史文化中心。在党旗前集体重温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革命历程,通过AI技术再现的经典乐章,开展“音乐党课”现场教学。同志们深刻体悟到“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初心,在《黄河大合唱》的雄壮旋律中筑牢理想信念。
二、组织引领固本:非遗传承彰显担当
在香云纱非遗工坊,支部设立“党员示范观察点”,重点学习三绞罗织造技艺。面对织娘展示的木质脚踏织机传统工艺,党员代表现场开展“工匠精神微研讨”,从老匠人30多年坚守中解读共产党员的执着担当。
三、实践引领育人:劳动淬炼党性初心
党支部将田间灶台转化为劳动教育课堂,组建党员先锋队牵头完成烹饪全流程。在“生火-备菜-烹饪-清洁”系列劳动中,党员主动承担高温灶台操作、厨余分类等工作任务,用实际行动践行“吃苦在前”的优良品质。餐后开展“劳动价值大家谈”组织生活,深化对“奋斗创造幸福”的理论认知。
四、创新引领发展:文化自信青春践行
在香囊制作环节,支部引导将党建元素融入非遗创作,通过缝制香囊、拓印传统纹样等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创作品,实现传统文化与党建教育的双向赋能。
此次活动是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探索“党建+”育人模式的有效实践,通过四个“紧密结合”——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结合、组织建设与非遗保护结合、党性锤炼与劳动实践结合、创新思维与传统技艺结合,构建起立体化党员教育体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