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联合广州广电城市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惠穗环境科技公司等专业团队,以“清明志愿行,分类更‘清’明”为主题,与150余名师生党员、志愿者、保洁人员共同参与“绿野寻踪·踏青环保行”校园生态实践活动,通过“党建+环保+传统文化”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党建引领强部署,红色引擎聚合力
党支部主动对接学校垃圾分类工作小组,联合后勤服务处制定“生态实践+红色教育”双线方案。党支部书记石红梅同志在动员讲话中强调“三个结合”:将清明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将党员示范引领与群众广泛参与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相结合。通过支委包片负责、党小组分区域推进的方式,科学划分教学区、生活区两大实践阵地,组建党员先锋队6支,设置党员责任区12个。
二、先锋示范显担当,创新载体见实效
(一)红色教育强信念
在教学区实践板块,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在学校党建红色长廊开展沉浸式党课,通过“党史知识问答+环保承诺签名”形式强化政治引领。特别设计“生态长征”定向越野,由党员担任各站点指导员,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大画师”“emoji猜词”等闯关环节,累计发放党建环保锦囊20余份。
(二)实践攻坚作表率
生活区实践板块中,支部委员带领28名党员与楼宇保洁人员,对4大宿舍苑区25栋楼宇实施网格化清理。建立“1名党员+3名志愿者”的包干小组,创新开展“党员示范岗”亮身份行动,带头完成7万平方米绿化带清理,分类回收可回收物79.72kg。
(三)科技赋能促长效
党支部联合学校后勤服务处,组织师生党员体验智能分类设备实操。在垃圾分类专职教师杨老师指导下,开展“变废为宝”创意党课,将回收物品转化为党建宣传手工艺品。
三、组织优势深转化,育人成效再提升
本次活动实现“三个转化”:一是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支委统筹-党小组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二是将传统节日转化为育人载体,通过“清明洁净”文化解读深化生态文明教育;三是将志愿实践转化为服务成果,建立党员环保责任区长效管理机制。
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工作模式,强化学生党员绿化环境的责任担当和自觉爱护美好校园环境的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作用,让党旗在绿色发展一线高高飘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