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燃!“义修哥”携技术下乡,奏响振兴最强音!

2025-09-23 17:58:44 周丹琪

       在“百千万工程”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广东乡村宛如一只破茧之蝶,正经历着从“局部美”到“全域兴”的华丽转身。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义修哥"团队自2018年起,连续八年响应政策号召,将专业技术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成为“百千万工程”中一支独具特色的青年力量。今年,该团队再度入围"沃野乡伴——第七届大学生农村服务公益微创投"项目,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2025年7月5日至15日,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义修哥"乡村社区服务队深入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矮岭村、连塘村等8个村庄,开展为期11天的"义务维修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修复家电210件,修复率达80%,以专业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生动践行"百千万工程"民生担当。

       在为期11天的义务维修行动中,"义修哥"团队以技术为纽带,将服务足迹镌刻在矮岭村、连塘村、民乐村、麻二村、潭口村、左村村、新围村、龙田村等8个村庄的田间地头。成员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田间地头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村民生活难题,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

      活动期间,村委协助设立了8个便民维修服务点,登记簿上密密麻麻的维修需求,既反映了村民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折射出乡村对专业技术支援的迫切渴望。这份信任激励着“义修哥”不断精进技术、优化服务。本次活动,团队累计接收村民报修电器264件,通过"集中检修+上门服务"双模式,完成35户特殊群体(如独居老人、残障家庭)的定制化维修,最终成功修复家电210件,综合修复率突破80%,覆盖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等12类高频使用电器。

       这组数据背后,是团队对乡村家电维修痛点的精准突破:针对老旧电器配件难寻的问题,提前从校园回收的50余件待修设备中拆解可用零件,实现"以修代弃"的循环利用。当一件件沉寂的家电在青年学子的手中重新运转,修复的不仅是设备,更是乡村生活的便利度与幸福感。

       团队队长蓝康瑞动情地说:“看着队员们顶着烈日走村入户,顾不上落座便蹲坐在村民屋檐下排查故障,手中的螺丝刀和万用表成了我们和村民连接的桥梁。当看到村民们拿着修好的电风扇、电饭煲,对我们露出肯定的笑容的时,身上的疲惫仿佛烟消云散,我突然真切地触摸到实践的意义,这份来自田埂的肯定,让我深刻懂得当代青年学子肩负的社会责任,远比想象中更加厚重而珍贵。”

       团队成员洪灿弘感慨地说:“今年已是‘义修哥’下乡义务维修的第八个年头。在维修的过程中,尽管每天人均要完成4至5件维修任务,常常累得满头大汗,但每当看到村民脸上绽放的笑容,所有疲惫便会如轻烟般烟消云散。在师兄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始终以他们为榜样,用青春的热忱与专业的技术,续写着‘义修哥’的温暖篇章。”

       当课本上的欧姆定律化作修复电热水壶的具体电阻数值,知识的重量才真正在“义修哥”们的心中落地生根。“义修哥”们通过接触乡村真实生活场景,深刻领悟到“象牙塔”理论与“田间地头”需求之间的转化逻辑。这种“带着问题学、对着需求修”的实践模式,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不仅强化了专业的技能应用能力,更让青年学子在烟火人间中触摸到知识的温度,于乡村的质朴脉络里寻得自身价值坐标。

       当科技的温度融入泥土的芬芳,当青年的担当化作田野的希望,"义修哥"们正用行动诠释: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延伸的服务半径;没有旁观者,只有永远在路上的奋斗者。这群新时代青年,也必将在服务乡村的征程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青春华章,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罗良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青春正燃!“义修哥”携技术下乡,奏响振兴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