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从“心”出发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重要部署。2024年11月20日,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组建“党旗领航,从‘心’出发”实践队,联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党支部,在贵州医科大学云漫湖校区临床组团学生社区C4号宿舍楼,开展精神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支部共建、课程润心、心理赋能、三维增效“四驱联动”,在新时代践行护理初心,谱优质护理新篇的使命担当,打造学院智力资源下沉、课程建设“心”行动提质升级的学生健康社区“心”变化样本。
★


(一)支部共建,共谋心理健康教育新蓝图

交流会上,双方党员代表齐聚一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大学生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核心主题,分享双方的特色做法与宝贵经验。从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精神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将党建工作与大学生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针对精神心理专业人员建设、精神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健康社区建设等发展难题,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建言献策。经过热烈讨论,双方达成高度共识,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充分发挥护理学院护理部双向融通模式,以专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共谋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新蓝图。


(二)课程润心,夯实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基

交流会上,双方还着重探讨了《精神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课程建设要对标学生,要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痛点”、“课程知识点”、“思政点”四点合一设计思教融合方案,要将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与课程知识点相对应,要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对此,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携手护理人文教研室,抓不足、找突破,充分打造了适宜于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精神心理健康照护学》课程概要设计(见下表),对造就职业精神心理素质优、善关怀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该课程从三个阶段四个模块五个过程持续用力,实现六个创新,切实做到护理人才懂精神心理,能将精神心理健康服务送到患者心坎上,实现患者精神心理健康服务零距离。

三个阶段四个模块五个过程实现六个创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到临床实习、自我调节和持续改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心理护理能力提升闭环。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资源整合、社区联动和党建融合六个方面的创新,全面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精神心理素质和关怀能力的护理人才。
通过以上的设计,《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创新手段和资源整合,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最终实现护理人才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


(三)心理赋能,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满

为将《精神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课程建设融入学生社区,共筑精神心理健康防线,实现精神心理赋能,让阳光洒满学生的心,助力学生精神心理健康状态满格。护理人文教研室以“课程建设‘心’行动、学生社区‘心’变化”为题开展精神心理赋能新探索专题讲座,将课程内容与精神心理健康照护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产教融合。讲座邀请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主管护师母少林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他首先围绕医学生精神心理健康现状、常见情绪与压力问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接着结合医学生的特点,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打破对精神心理健康的误解和偏见,引导学生们正确看待精神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节与寻求帮助,提高大家的精神心理健康意识。讲座过程中,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张仁莉老师和李红老师,就学生关注的常见精神心理健康测评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关心自身心理健康、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等问题。本次讲座还邀请了学院辅导员刘文壮、李茂盛两位老师以快板的形式,活跃讲座气氛,给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四)三维增效,奏响心理健康教育协奏曲

交流会上,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特别介绍了护理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在学院党委领导下,为推动学生精神心理赋能增效体系建设走深走实,用心用情用力打造立体融合、上下联动的“教师-心理工作站-班级研学活动”三维协同工作模式。从学院教师层面来说,开展了精神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培训会,以心理测试游戏互动、PPT图文视频结合讲解的方式,通过生动的讲解、具体的学生个案分析,帮助我院教师人人会心理沟通、个个成为合格的学生“心理咨询师”。从学院心理工作站层面来说,定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会,近期举办了“秋意浓浓,暖意沁心”、“绘梦想,绘心灵”等学生心理活动。从班级研学活动层面来说,各班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班级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团体心理游戏、压力测试、情绪宣泄等环节,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成为心理健康达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党支部精神科教学团队,充分赞成了“三维工作模式”的经验做法,并针对性提出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此次党建引领大学生精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增强了护理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通过将课程建设与精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下沉学生社区,促进了学科发展与实践相结合。未来,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将继续关注学院学生的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把党建活动与课程建设、学生社区工作融合起来,不断探索创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理人才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