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思政聚合力 “四力八同”践使命——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5-05-12 17:29:20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支部由学院德法党小组、纲要党小组和概论党小组组成,目前党员共29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博士党员22人。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以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成果为基石,借助“四力八同”举措,致力于构建“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升、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强化队伍建设与作用发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师生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马院力量。

1

 一、党建联建统合力,携手同频同进促发展

 党建引领,理论宣讲促担当。支部党员自觉践行党员宗旨,发挥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罗山博士宣讲团、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地等品牌的教育服务功能面向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推动省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员教育培训、“红色赋能”学科培训64场,线下受众超2万人次,线上受众超50万人次。共建单位通过理论联学与服务同行,双方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显著提高。教师党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1篇,公开发表主流纸媒的理论文章15篇。

2

 校地合作,党建共建促发展。支部与瓯海区中心党校、南白象街道、泽雅镇政府、正泰集团浙江交集团高速公路温州管理中心、瑞安市林式其理论宣传工作中心开展党建共建通过专题党课、政策宣讲、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形式推进“强国行”任务。同时,紧密对接地方需求,与温州市公安局、市委党校合作共建“温州公安党校”,提升公安干警素质,保障温州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6(非原图

     二、教育服务强动力,打造同向同行教联体

 名师领航,大思政课强辐射。聚焦教育强国,以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为头雁,协同带动3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市级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和4个校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构建了“1314”名师工作室矩阵,打造了集教学、科研、培训等为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探索形成了党建工作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典型经验做法;借助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优势,与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教师教育院联合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协同创新工作机制,举办4期“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系列活动;2025年成功举办温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研讨会“‘大榕树·温思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探索与实践”荣获浙江省2025年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示范“金课”一等奖;推进多项教学改革研究,获浙江省十四五第二批研究生省级教学改革常规项目1项、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立项1项,入选浙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1门;凝练艺术思政品牌,全网直播的集“育人品质、创新特质、美学气质”于一体的沉浸式艺术思政大课,获学习强国、中国大学生网等媒体点赞报道。

17

 阵地润心,立德树人促传承。充分发挥温州大学珍贵红色文献主题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为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主旋律、推进两个结合”、提升党性修养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已成为浙南闽北赣东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温州市富有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地、红色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师德涵养暨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干部研修基地。

微信图片_20250424083505

 三、科技赋能激活力,开辟同梦同兴新赛道

    科技启智,区域振兴强赋能。支部树立新时代教育的大科技观、大人才观,发挥高校智库优势,围绕新质生产力、文化传承、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获得国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重点等课题8项,出版著作2部,获温州市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服务地方成果转化经费60.6万元,《专家建议优化农业村治理机制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咨政建言被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采用,《“共享社·幸福里”党建引领现代社区建设的经验启示和对策建议》等对策建议获温州市委书记批示,多项咨政意见被政府各部门采纳,着力为开辟振兴区域发展新赛道提供策略;为龙头企业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为正泰集团等提供非公党建、企业文化、创意设计等服务,助力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积极参与温州学研究,构建具有温州自身特质的研究体系、话语体系,出版《温州:敢为天下先 续写创新史》《温州道德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温州学二十年》等著作,发挥“八八战略”评估研究中心、和合学研究中心、温州市志愿者培训学院等智囊团作用,为温州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贡献高校智慧。

15

    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结硕果。支部深入瓯海区中心党校、南白象街道、泽雅镇政府、正泰集团等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22次;与浙江交集团高速公路温州管理中心合作建成思政馆,签署协议并授牌“温州大学大思政课堂实践教育基地”,助力浙江交集团高速公路温州管理中心“红动温州”基层党建品牌获得2024年度全国企业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党建品牌案例;与正泰集团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提升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激活企业内驱力。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地方发展咨询报告5项。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与人才培养合作促进双方发展,共建单位党建规范化水平提升,员工精神面貌改变,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增强,其中正泰集团进入中国民营企业百强榜单。

微信图片_20250507233159

 四、实践育人提效力,坚持同心同力践使命

 多元发展,创新突破开新局。托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政社会实践》,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搭建“思政+行业特色”产教融合平台;带领师生结合各门思政课所学理论知识通过社会调研、基地研习、思政风采大赛与思政知识竞赛、虚拟仿真体验、志愿服务等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体验和理性辨析中,培养学生成为了解国情省情市情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团队协同创新意识浓、奉献担当精神足的时代新人。其中《青年参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二等奖。

19

思政引领,红色育人增才干。突出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加强思政引领力,围绕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组织师生深入文成、泰顺两县开展国家生态功能区调研,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连续三年开展瓯海区泽雅镇红色交通站寻访活动,抢救革命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革命老区打造畲族风情创意街区献计献策;组织研究生开展“海霞精神”调研,形成案例32项(3项入选省级思政项目)。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开拓了眼界,学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23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通过“强国行”专项行动中的“四力八同”举措,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未来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共建内容,创新教育服务形式,拓展科技赋能领域,丰富实践育人载体,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新路径,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项淳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温大马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借助“四力八同”强国行举措,致力于构建“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升、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