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湖北工业大学:打造生命健康特色课程思政,推动学科与实践育人双向赋能

发布时间:2025-11-19 11:09:33

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立足“生命健康”核心学科特点,落实教育部有关课程思政建设部署,紧扣《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构建“思政全程融入、学科分类赋能、实践精准落地”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专业能力转化为践行使命、服务民生的实际行动,达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目标,为理工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思政全程融入,构建要素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完善“党委统筹、院系落实、师生参与”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打破思政教育“碎片化”局限,从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师资力量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协同发力,让思政教育自然浸润学生成长。一是深挖思政元素。聚焦“健康中国”战略、科学家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要素,立足生命健康学科特点系统梳理育人资源。在《人工智能与人类发育疾病》《生命科学前沿概论》等专业课程中挖掘“科技报国”元素,讲授AI医疗技术时融入我国科研团队攻克罕见病诊断难题的案例;从民生需求中挖掘“为民服务”元素,以孤独症儿童康复等社会痛点为切入点,强化学生民生担当;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文化自信”元素,在中草药研究中融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内涵。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拓展育人资源,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纳入参考书目,穿插我国科研团队攻克罕见病诊断技术、抗疫工作者坚守一线等鲜活案例,用科学家精神、抗疫精神感染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开展项目式、辩论式、体验式学习,在AI赋能孤独症康复学习过程中,设置技术伦理辩题讨论,指导学生设计并实施孤独症儿童音乐疗愈方案,组织与妇幼保健院医护人员对话交流,让学生直观感受科研创新的社会意义。三是整合育人力量。组建多类别师资协同的指导团队,明确专业教师负责技术指导、思政导师挖掘思政实践元素、行业专家提供一线需求视角,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邀请团队PI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榜样示范作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将课程思政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专项,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升育人能力。

学科分类赋能,打造“三系一品”育人资源。学院依托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按专业特色分类打造课程思政项目,实现“专业所长”与“思政所育”精准对接,让每个专业都有鲜明的思政育人标识。一是生物工程与生物医药系以《人工智能与人类发育疾病》等专业选修课程为载体,将AI技术应用与特殊群体关怀深度融合。课程教学中,既讲授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算法原理,又引导学生聚焦我国超200万孤独症儿童“治疗普及难、家庭干预无方向”的民生痛点,思考“科技如何赋能弱势群体”的时代命题。通过AI算法生成百余段适配不同感官阈值的疗愈旋律,设计“沙锤摇摆舞”等互动康复课程,为50余个孤独症家庭提供定制化服务,实践得到家长和院方高度肯定,让青年学生真切体会“以人为本、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紧扣“健康中国”战略,在《食品营养学》等课程中融入食品安全科普实践。教学内容既涵盖食品质量检测、营养搭配等专业知识,又围绕“守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主题,将课堂延伸至乡镇党群服务站、爱心托管班、阳光家园等场所。同学们通过实验演示、互动游戏、知识宣讲等形式,向群众讲解食品添加剂、食物中毒预防、合理膳食等知识,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0余场,强化了在守护公众健康中的责任担当。三是制药工程系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在《制药工艺学》等课程中融入文化自信与生态保护理念。教学中既传授药用植物鉴别、有效成分提取等专业技能,又通过李时珍采药著书、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等案例,厚植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与认同。课堂外带领学生连续三年深入大别山区,重走药圣李时珍之路,厘清当地中草药资源,编写二十万余字的《药用植物选编》,被当地政府誉为“新时代的本草纲目”。同时,深入学习地方企业蕲艾、茯苓等药材深加工技术,通过调研访谈为中草药高值化利用建言献策,既助力乡村振兴,又让学生在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地方产业中增强环保理念与家国情怀。

实践精准落地,畅通知行合一育人路径。学院坚持“实践育人”理念,依托30余个部省科研平台与校地共建实训基地,将专业实践与社会需求、思政教育深度绑定,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一是校地联动建强实践基地。与武汉、黄石、咸宁三地妇幼保健院共建孤独症康复实践基地,与蕲春、罗田等地政府共建中草药资源研究基地,与社区、中小学共建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累计建立3个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校本特色“短学期实践”,并配套组织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将短期实践升级为常态化育人载体,实现长效育人。二是校企协同破解实践难题。与生物医药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中草药种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企业实际需求转化为实践课题,强化能力培养。食品系师生团队针对企业生产中的食品安全管控难题提供技术咨询与方案优化,制药系师生参与企业中草药提取工艺研发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学生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提升专业应用能力。相关成果获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省级二等奖,成功孵化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2篇。三是校际交流拓展实践通道。生物工程系蔡俊教授负责的《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学院国家级“金课”零的突破;食品安全科普项目获评全国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特等奖,学生荣获湖北省“三下乡”先进个人并在表彰大会交流发言;中医药传承保护项目入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TOP100,获评团中央全国大学生中医药文化志愿宣讲活动国家级优秀团队和优秀文创、团队学生获评团中央“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先进个人;孤独症音乐疗愈项目事迹被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10余家权威媒体报道,微视频《用科技与音乐温暖“星星的孩子”》浏览点赞量破万,入选人民网“2025年暑期行走的思政课”优秀案例,相关经验在全国同类高校中推广。

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通过“思政全程融入、学科分类赋能、实践精准落地”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成功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将社会需求转化为育人课题,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感悟思政内涵,在实践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持续优化学科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协同、校地企合作,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健康中国”“科技强国”战略贡献高校力量。

责任编辑:徐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学院立足“生命健康”核心学科特点,构建“思政全程融入、学科分类赋能、实践精准落地”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