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锻造金师金课—— 国家级临床医学教师创新团队举行校院协同教学活动
2025年3月25日至4月24日,国家级临床医学教师创新团队成功举办了校(院校)院(医院)协同教学活动。此次活动以“资源共享、双向创新”为核心,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能力与数字素养,从而推动高职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经国家级临床医学教师创新团队多次研讨,活动围绕第一党支部党员李红月主持的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药理学》展开。药理学课程组充分发挥虚拟教学团队优势,与省内高等学校、高职院校、临床医院的六位专家在集体备课、双师课堂、研讨总结环节层层把关,高质量完成了本次活动。
在集体备课环节,药理学课程组所有教师、2024年医学院新进教师、202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代表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与校外专家共同探讨活动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字化技术应用、活动注意事项等问题,确定了具体活动时间、地点和方式。
双师课堂环节共组织了六期主题活动。第一期为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任俊红副主任医师和谭凌菁老师主讲的“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第二期为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病科王雪副主任医师和张强老师主讲的“抗结核药的合理应用”,第三期为三峡大学三级教授陈超老师和李红月老师主讲的“药物联合应用产生的效果分析”,第四期为宜昌市夷陵医院肖宁副主任医师和张琳老师主讲的“影响凝血功能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应用”,第五期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高保英副教授和李晓琼老师主讲的“镇痛药物的前世今生”,第六期为湖北医药学院龚应霞教授和朱秀华老师主讲的“β受体阻断药临床应用及新进展”。在每一期活动中,校内外专家精神饱满、配合默契,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现场实操、提问抢答等形式与在场师生进行互动,以知识图谱、雨课堂、AI数字人、3D、虚拟仿真等工具层层揭开不同药物的神秘面纱,使所有学习者不仅加深了对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流程、用药新进展、合理用药原则与特殊药物管理规范的理解,更强化了终身学习以服务基层健康的使命感,坚定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在研讨总结环节,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李红月老师汇报了本次活动的师生参与情况和评教结果,校内外专家和师生代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医学院张慧莉副院长在总结时指出,本次活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细节上落实了产教融合、资源共享,实现了课程与岗位紧密对接、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有效衔接,不仅开拓了师生视野,还提升了岗位能力和数字化素养。以李红月同志为代表的一支部党员老师,敢于创新,率先垂范,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议此类活动继续开展并向校内外进行推广。
本次活动促进了校院资源的深度整合,为持续推进“金师”培养和“金课”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医学院将持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与技术赋能,进一步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