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博士服务团丨建筑与规划学院: 开展湘江新区文物普查,守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2024-07-29 14:25:13 彭凡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参与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更新博士实践团”在徐峰、柳肃以及李雨薇等众多老师的带领下,联合岳麓书院的专家技术团队,以工作坊招募营员的形式,开展了2024年湘江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酷暑中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足迹,通过细致的调研、测绘、拍照、记录等手段,补充完善了湘江新区共16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信息档案,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了对于历史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以专业知识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振兴。

_MG_4266.JPG

活动启动仪式合影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一项国家级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旨在全面复查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此次普查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为系统廓清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本次活动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时间为6.18日至6.28日,主要完成了78处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与信息收集;第二期时间为6.30日至7.13日,主要完成了87处不可移动文物的调查与信息收集。两期活动涵盖了湘江新区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市级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活动考虑到野外调研作业的专业性、危险性与艰苦性,前期由不同专家老师对此次活动开展了系统性培训,包括文物普查工作的历史背景与价值意义、湖南省文物现状、本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无人机以及RTK设备的操作与使用、野外作业的相关注意事项等等,为同学们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_MG_3886.JPG

2 活动培训现场

在四普工作具体开展的工程中,考虑到文物点的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团队将营员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将采集点按照建筑、墓葬、遗址等类型,根据文物点的体量、距离和复杂情况,组织不同的小组分工开展相应工作。在各个小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跨越溪流,穿越密林,顶着长沙的酷暑,奔走于文物之间,汗水浸湿了衣衫,脚步却从未停歇。大家用心记录每一段珍贵的历史,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每一个发现都弥足珍贵。为了文物保护事业,营员们甘之如饴,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是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传承。

DSCF0422.JPG

小组成员采集文物点信息现场照片

通过这次工作活动的开展,大家一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另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文化自信也得到了极大地增强。文物普查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一项重要工作,是由国务院组织的非常重要的全国性活动。这次文物普查的对象为不可移动文物,其中绝大部分是历史建筑,这与建筑规划学院息息相关,在历史建筑的研究学习也为同学们的未来择业或深造方向的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时,当前文物调查研究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手段,为历史建筑的数据采集、处理等各环节带来了新技术,成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方向。此次活动为未来吸引更多人参与历史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奠定了相关基础。同时通过四普工作坊及学校的长期研究教学,也为文物保护行业培养出一支未来能够接班历史建筑研究保护的人才梯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IMG_7877.JPG

4 小组成员调研岳麓书院文物点时的合影




责任编辑:彭凡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暂无评论
    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党支部参与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更新博士实践团” 暑期开展湘江新区文物普查,传承历史文化。
    以严明纪律强化政治建设,以专业理论对接社会实践,以高水平知识服务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