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植保学院在科研工作方面又出新成果新成绩

2023-07-11 11:58:14 植保学院

植保学院吴少英教授团队在昆虫钠离子通道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昆虫对拟除虫菊酯抗性与钠离子通道突变位点高度相关、紧密连锁,鉴定突变位点和监测昆虫突变基因的频率,可以了解田间害虫抗性水平,从分子水平阐明拟除虫菊酯和钠离子通道相互作用机理。

  2023年1月26日,农林科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一区,IF=5.895)在线发表了海南大学植保学院吴少英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题目为“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Knockdown Resistance Mutation L1014S in the German Cockroach, Blattella germanica (Linnaeus)”。该成果对2022年国内首次报道在德国小蠊钠通道基因发现突变位点L1014S进行了功能验证,说明该突变参与了德国小蠊种群的拟除虫菊抗性的发展,丰富了德国小蠊1014位点的功能验证,并可用于指导未来拟除虫菊酯的改良,更有效地控制害虫。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afc.2c05625


  

普通大蓟马作为海南省豇豆类蔬菜上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因田间管理不当,极易产生较高的抗药性。为了探究普通大蓟马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制,2023年4月17日,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吴少英团队在昆虫学类期刊Insects(中科院二区,IF = 3.139)上发表了题为“Detection of Putative Mutation I873S in the Sodium Channel of 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Pyrethroid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的结果将促进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研究进展,完善普通大蓟马的综合管理系统。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90/insects14040388



  2023年5月9日,吴少英教授团队在Archives of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Double sodium channel mutation, I265T/L1014F, is possibly related to pyrethroid-resistant in Thrips palm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瓜蓟马田间种群钠离子通道鉴定到双突变位点I265T/L1014F,推测双突变位点是造成瓜蓟马田间种群抗拟除虫菊酯的原因。文章链接https://doi: 10.1002/arch.22021。



  海南大学博士生吴建涛、刘凯扬、袁琳琳、王力奎等,硕士生高睿博、陆容材、金海峰、邱鑫垚等,海南大学吴少英教授及团队老师、以及合作单位天津大学尉迟之光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曹鹏研究员均参与了以上相关的研究工作。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1960539和31901894)、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ZDYF2021和XDNY190)、海南省科技重大专项(ZDKJ202002)、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RC489)、海南大学科研启动资金(KYQD(ZR) 1963和KYQD(ZR) 1951)的资助。

  近年来,吴少英教授团队围绕蓟马、斑潜蝇、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业害虫的抗药性机理及绿色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较好的成果。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est Management Science》、《Entomologia Generalis》、《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等Top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揭示了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和多杀菌素等杀虫剂对重要瓜菜类害虫的抗药性分子机制。



(文:吴建涛  刘凯扬  高睿博

审核:缪卫国  沈秀清  刘铜 )




植保学院刘铜教授团队揭示木霉纳米材料缓解重金属镉和青枯病菌对番茄胁迫作用



2023年6月19日,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铜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F=8.9)在线发表了题为“Mitigating Cd and bacterial wilt stress in tomato plants through trico-synthesized silicon nanoparticles and Trichoderma metabolites” 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3.122041。

  该研究探究了利用硅、木霉代谢物合成的纳米硅和木霉代谢物处理对番茄在金属镉和细菌性枯萎病菌胁迫下的响应变化,发现木霉代谢物合成的纳米硅和木霉代谢物可以提高植物对镉的耐受性,降低从土壤中转运镉的能力进而减少植物体内镉含量,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镉的毒性。同时,木霉代谢物合成的纳米硅和木霉代谢物联合施用可以破坏青枯劳尔氏菌体细胞结构,显著降低番茄细菌性枯萎病的发生。


图. 木霉代谢物合成的纳米硅和代谢物缓解重金属镉和青枯病菌对番茄胁迫作用


  海南大学博士后Raja Asad Ali Khan为第一作者,刘铜教授为通讯作者,白沙瓦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蔬菜与花卉研究所、沙特国王大学以及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的研究者也参与了此项工作。该项研究属于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成果。




(审核:缪卫国)


责任编辑:王晓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刘铜教授团队揭示木霉纳米材料缓解重金属镉和青枯病菌对番茄胁迫作用;吴少英教授团队在昆虫钠离子通道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