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实践育人 华大青年走进泉州非遗合作社探寻文化传承之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党支部在实践育人中的引领作用,华侨大学海外华商管理研究团队党支部精心策划组织了实践教育活动。本次活动由党支部党员李小轩老师带队,联合专业教师袁国书共同指导,组织学院44名本科生代表赴泉州工艺美术合作社开展实地调研。
图1 泉州工艺美术合作社门口师生合影
泉州工艺美术合作社坐落于泉州市鲤城区,是在原泉州工艺美术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非遗聚落空间。合作社集聚了包括金苍绣、漆画、药香、木偶雕刻、花灯、古船模、银器、红砖雕刻等传统技艺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构建起"非遗传承+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的立体化发展模式,是泉州古城文化复兴的重要窗口。此次调研,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12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室,围绕技艺传承、文化根脉、师徒机制、市场化路径等展开深入系统性调研,师生们不仅记录了非遗项目的工艺流程与文化内涵,更通过匠人们的生命叙事触摸到传统技艺背后的精神内核。
调研现场,81岁的金苍绣老匠人陈美英一针一线地讲述了自己从艺61载的心路历程;从事漆画20年的陈佳妮分享了传统艺术如何与现代设计融合;“庄氏古法药香”传承人庄劲松讲述了如何将传统香方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而木偶头雕刻、泉州花灯、杨氏戏剧道具、红砖雕刻等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也纷纷以沉浸式展示和真挚交流,让学生们对“技艺”背后的“文化”与“信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们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敬意与感动而归,在真实的文化场域中完成了一次课堂之外的精神滋养。
图2 泉州金苍绣技艺工艺美术大师陈美英与学生合影
图3 泉州杨氏戏剧道具和李尧宝刻纸传承人杨佳烨向学生介绍工艺
此次非遗调研不仅是工商管理学院“精彩实践课堂走进企业实践基地”小学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构建“党建+课程思政+实践育人”三维融合探索。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组织生活融入教育全过程,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师生共学共研”的实践共同体,引导青年学子在与基层文化的对话中增强文化自信、升华价值认同。通过走访调研、田野访谈、沉浸观察、思政引导,党支部推动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外,以脚步丈量文化的厚度,以眼睛感知时代的温度,将课堂延伸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海外华商管理研究团队党支部将继续依托实践教学平台,深化“党建+学科发展”“党建+人才培养”“党建+社会服务”机制,探索将人力资源管理与非遗保护、文化产业、青年就业等社会议题相结合的课程与项目路径。通过理论与实务并重、文化与经济联动的方式,提升学生跨学科认知与社会实践能力,为地方非遗发展注入高校智慧和青年力量,为服务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贡献高校党支部的组织动能与育人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