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双向赋能: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积极推进协同育人体系建设
为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实现高校教育与基础教育、乡村教育的有机衔接融通,回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2025年 5月15日,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协同文学院举行乡村教师教育故事分享会和乡村班主任聘任仪式。活动以“美丽同心,双向赋能”为主题,构建教育良性循环与互动共荣机制,为乡村教师、公费师范生提供对话交流与协同成长的平台,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强国行行动团队核心成员张云峰强调,青年学子要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做乡村教育的筑梦人。乡村教师责任重大,既是乡土文化的守望者,也是农村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希望公费师范生以及有志于从事教育的高校学子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导向,深耕厚植专业领域,为乡土中国的破茧成蝶贡献青春力量。团队成员文玲揭示了乡村教师与公费师范生双向赋能计划的深刻内涵,强调以聘任乡村班主任为起点,构建城乡教育共生共荣生态,通过示范引领、精神传承、双向奔赴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实现协同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聘任唐程、李莎、杜娟、朱慧四位来自衡阳市乡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担任公费师范生的“乡村班主任”。师范生与乡村班主任围绕“全科教师培养”“乡土课程开发”“自媒体运营”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不仅有教育经验和生活智慧的交流分享,也是一次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深度碰撞,坚定了青年学子扎根农村,回馈家乡的决心。提醒我们如何将生活逆境、教育困境转化为个性特色、比较优势,因困图强,转危为机。
四位教师探索出“自媒体+乡土教育”的崭新模式,展示出乡村教师的时代担当与首创精神,及其在教育创新、文化传承、社会衔接方面的贡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颇具启发意义的实践案例。朱慧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打破城乡信息壁垒,记录乡村儿童的成长故事与日常点滴,获得60万粉丝,让乡村教育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唐程以家访影像和支教故事还原乡村教育真实图景,塑造了乡土研究者、生命陪伴者、文化传承者多元融合的乡村教师新形象;李莎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菜园山林,深度参与日常生活、家务活动,在身体力行、社会实践中传递教育智慧;杜娟带领学生在稻田里上科学课,感受农作物的科学机理与生产活动的技术逻辑,开发特色乡土课程,深切品味乡村这一接近教育本质的土壤。可见,乡村不应当是教育的盐碱地,应当守正创新,与时俱进,呼吸时代空气,汲取青春力量,捕捉未来趋势,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肥沃土壤。
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持续推进高等院校与乡村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双向赋能。打造“乡村教师流动工作站”,为乡村教师提供经验交流与职业成长的平台,进行讲学、访学和研学。高校学子也能与乡村教师有更多的交流的机会,补足社会经验、专业短板,避免认识误区与实践偏差,汲取榜样力量与成长智慧,厚植人文精神与教育情怀。这种双向奔赴,让信仰之光、教育之火点燃、照亮农村孩子和高校学子的精神世界与成长之路。
行动团队以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船山思想融入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为行动路径,强化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知识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地方建设,推动城乡教育融合,为美丽中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