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韩梦龙 程震宇)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7月8日—16日,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中国农村研究院)“扎根计划”志愿服务队前往武汉市江夏区武当村(社区),以“校地联动协同治理,青春助力一老一小”与“七彩假期绘童趣、志愿服务暖人心”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知识科普与实践培育相结合的方式,让青春力量扎根乡土,让爱心梦想向阳成长。
启航:校地携手,瞄定需求破痛点
7月8日清晨,武当村(社区)活动中心的大门刚打开,“扎根计划”志愿者们便带着文具、书籍、种子等物资赶来。前期调研时,他们发现村里不少家长因务工繁忙、辅导能力有限,孩子暑期作业常“没人管”,此外,孩子们对红色文化认知较浅,课外实践机会较少。
“咱们得把服务做到孩子们心坎里!”队长于振影在前期筹备会上定下方向。从对接社区确定活动场地,到定制“作业辅导+红色教育+自然实践”的多元课程,再到准备绘画工具、种子套装等物资,志愿者们反复打磨细节——就连作业辅导的分组,都按孩子年级、学科薄弱点提前做好预案。
社区李主任看着忙碌的志愿者,感慨道:“这些娃娃比我们还懂孩子需求!”当双方共同贴出活动通知时,村民们围上来打听,有家长当场就为孩子报名:“有华师的老师辅导作业,还能学知识,太放心了!”

深耕:六类活动,绘就童心成长图
作业辅导:一对一解疑,让知识不卡壳
每天上午9点,活动中心里总能传来细碎的讲解声。针对数学公式混淆、语文阅读答不到点、英语单词记不住等问题,志愿者们各展所长。志愿者程震宇用生活案例拆解数学难题,“比如买零食算总价,就是乘法的实际用法”;志愿者杨静涵教孩子用“关键词定位法”做阅读,还编了记忆口诀;志愿者于振影则带英语基础弱的孩子玩“单词接龙”游戏。
“哥哥,这个鸡兔同笼我总算不清!”10岁的小宇举着作业本求助,志愿者石栋蹲下来,用画圆圈代表头、画竖线代表腿,一步步引导他推导。半小时后,小宇兴奋地喊道:“我会了!原来这么简单!”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总追着志愿者说:“明天还来问你题好不好?”

我是社区小议事员:童言献策,点亮家乡治理
“我希望村里能有个滑梯!”“村口的垃圾桶要盖紧,不然会有味道!”7月10日,20余名孩子围坐成圈,一场热闹的“儿童议事会”正在进行。志愿者创新推出“儿童积分制”——积极发言、提出好建议就能获积分,兑换文具小礼品,瞬间点燃孩子们的热情。
12岁的琪琪认真说:“我发现村里的老人走路慢,要是路边能加个休息的凳子就好了!”这番话让在场的社区工作人员眼前一亮:“孩子的视角反而能发现我们忽略的细节!”志愿者将孩子们的建议逐条记录,整理成《武当村儿童治理建议清单》交给社区,真正让“小声音”走进家乡治理。

红色主题观影会:光影铸魂,种下爱国种子
“登山队员好勇敢!”7月12日,活动中心的投影幕布前,孩子们紧盯着《攀登者》的剧情,看到队员们在暴风雪中坚守珠峰,有人悄悄攥紧了拳头。观影后,志愿者引导讨论:“为什么他们明明知道危险,还要去登珠峰?”
“因为要为国争光!”孩子的回答稚嫩却坚定。志愿者顺势讲解:“就像现在,我们好好读书,也是在为祖国做贡献。”光影流转间,先辈的无畏精神悄悄钻进孩子们心里,有孩子小声说:“我长大也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绘画活动:画笔抒情,定格红色记忆
7月15日,活动中心变成“艺术工坊”——志愿者们铺好画纸,摆上彩笔、颜料,教孩子们画五星红旗、革命英雄、党旗。“五星红旗的大星代表党,四颗小星代表人民。”志愿者一边讲解红色元素,一边示范画法。
孩子们发挥想象:有的画举着炸药包的董存瑞,有的画在田间忙碌的黄文秀,还有的把党旗和家乡的稻田画在一起。11岁的浩浩举着作品骄傲地说:“这是我心中的英雄,我要把画贴在家里!”社区李主任看着满墙的画作,欣慰地说:“孩子的画里藏着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这比单纯说教更有用!”

种子计划:田间实践,见证生命成长
“挖坑要浅,不然种子会闷坏;浇水要慢,让土慢慢喝饱。”7月16日,武当村的小菜园里,志愿者手把手教孩子播种。志愿者于振影拿着铲子示范,志愿者石栋帮孩子扶正菜苗,孩子们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将番茄、黄瓜种子埋进土里,还特意做了标记:“这是我的种子,我要天天来看它!”
志愿者不仅教种植技巧,还讲解“种子从发芽到结果”的过程:“就像你们慢慢长大,种子也需要阳光、水和耐心。”孩子们摸着湿润的泥土,眼神里满是对生命的好奇——这场田间实践,让他们既学会了技能,更懂得敬畏自然。

笔尖上的小约定:书信传情,搭建成长桥梁
“哥哥姐姐,我以后想当老师!”志愿者为孩子们分发定制信封信纸,指导他们写下心里话,与研究院的研究生结成“1+1”笔友。10岁的留守儿童小浩,在信里写下对城市的好奇:“大学是什么样子的?”志愿者告诉他:“笔友哥哥会给你回信,还会跟你分享大学的故事。”
一封封书信,将城市的知识与乡村的童真相连。“约定好每个月写一次信!”孩子们把信放进邮袋时,眼里满是期待——这不仅是笔墨的约定,更是跨越距离的陪伴,让移民村的孩子不再孤单。

收官:向阳生长,续写校地振兴篇章
7月16日,志愿服务接近尾声。孩子们追着志愿者要联系方式,有的塞来自己画的画,有的小声说:“八月你们还来吗?”这场为期一周的活动,不仅解决了武当村儿童暑期作业无人辅导的痛点,更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社区李主任在总结会上说:“‘扎根计划’不是走形式,是真真切切为孩子做事!”志愿者们也收获满满,志愿者们也纷纷感慨:“看到孩子眼里的光,才懂得‘扎根’的意义。”
据悉,“扎根计划”志愿服务队已计划于8月启动第二次武当村服务,持续推进“校地融合、知识融合、情感融合”的志愿活动。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带着初心深耕乡土,让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