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赋能·红心筑梦——物理科普与红色精神融合之旅”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2025-08-02 22:08:08
字号【
大
中
小
】
为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我院“惠光逐梦”科普队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联合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南城社区党委、升利悦湖会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红色文化+物理科普”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成效反馈”的师范生专业思维为指导,通过红色基因传承与科学启蒙教育双线并进,助力社区青少年成长。
团队围绕红色宣讲、物理科普、课业辅导、三大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为当地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温暖,让红色精神与科学梦想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
创新采用“故事剧场+电影思政”模式,通过《沂蒙六姐妹》观影与情景问答,生动诠释“军民鱼水情”,孩子们在课堂中感悟奉献精神。
设计“九一八事变-英雄人物-胜利意义”三段式课程,以生动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引发孩子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共鸣。

讲述抗战历史
通过“故事剧场+历史课堂”的沉浸式教育,团队成功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孩子们用稚嫩笔触描绘“我心中的英雄”时,当“强国有我”的誓言在课堂回响时,红色基因已悄然融入青春血脉。这种“知-情-意-行”的全链条培养模式,为社区青少年思政教育提供了新范式。
火焰掌:队员们以安全为前提,演示火焰燃烧原理,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勇敢尝试后欢呼不已。
在“火焰掌”实验中,队员们不仅演示燃烧原理,更延伸讲解我国航天发动机技术如何突破国外封锁。
眼睛与眼镜:通过生活化讲解,让孩子们直观理解近视与远视的成因,近视的小朋友感慨道:“原来是这样!”
烟雾瀑布:尽管实验气味刺鼻,孩子们仍蹲在课桌下专注观察,对物理现象的热爱令人动容。
逆流而上的水:用简易器材演示虹吸原理,孩子们亲手操作,眼中满是探索的喜悦。
竞赛特别设置“中国科技成就”专题,包含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等题目,当孩子们抢答“我国量子计算机叫什么名字”时,“九章”的响亮回答回荡在教室。
科普队坚持“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教育理念,通过物理实验搭建通往科技强国的认知桥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学科学、为祖国”的种子。
针对社区留守儿童需求,开展“1对1诊断式辅导”,重点突破数学思维与古诗文背诵难点,辅以“学习伙伴”结对计划。
科普队成员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业需求,量身定制辅导课程,注重基础巩固与思维拓展。
团队成员抽背学生古诗词

通过面对面答疑、趣味练习等形式,帮助孩子们攻克学习难点。家长们纷纷表示,活动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结合暑期特点,原创《防溺水三字经》并组织演练,覆盖20余名儿童。
志愿者不忘给孩子们生动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耐心带领孩子们理解并诵读防溺水三字经。
从课业帮扶到安全守护,团队始终践行“需求导向”的服务理念。数学辅导本上密密麻麻的订正笔记、防溺水演练时整齐划一的安全口诀,见证了教育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活动建立的“高校-社区-家庭”三方协同机制,更为后续持续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与孩子们拍照留念,纪念这段开心难忘的时光。
“惠光逐梦”科普队以“传播科学、传承精神”为宗旨,将红色教育、学业帮扶与科学启蒙深度融合,赢得了当地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队员们用热情与专业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让更多孩子受益,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黄耀
我院“惠光逐梦”科普队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开展“红色文化+物理科普”主题实践活动,为当地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温暖,让红色精神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