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学院教工党员举行在线教学集体备课暨课程思政研习讨论会

2022-04-30 09:50:26 唐乐 贾树彪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积极弘扬生命至上、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国际交流学院国际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于2022326日开展一次线上集体备课暨课程思政研习讨论会,就学校下发的关于落实《防疫教育教学参考提纲》及“课前五分钟抗疫精神宣讲”活动的方案进行交流分享。国际交流学院党委书记马晓旭副教授,院长庄姝颖教授,副院长李舸博士、副院长李根生老师以及教研室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唐乐副教授主持。

讨论会上,学院每一位专任教师都结合自己讲授的专业课程就在线教学以来课程思政的践行、抗击疫情宣讲以及疫情封闭期间与在校学生深入沟通交流情况一一进行了交流。

李舸副院长采取将疫情下的榜样人物及先进事迹的报道链接以云班课通知的形式与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坚持就是胜利,努力克服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共度难关。在讲授激励理论过程中,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学生目前的迫切需求,在进行心理输导的同时,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例,了解个人需求及其重要程度的排序是因人而异的,且随时间的改变会发生变动。揭示出马斯洛理论的研究局限。

https://video.sina.cn/finance/2022-03-21/detail-imcwiwss7232116.d.html?wm=13500_0055

葛博老师本学期负责ELICOS语言课程,除了正常教学活动外,还为同学提供额外的教学辅导,每周2小时左右,已经持续三周。

郎威老师为了能够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分别按照教学班级建立了微信群,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答疑解惑、排解学生疫情期间的不安情绪。 疫情期间学生随时会出现核酸检测等特殊情况,可能会出现与上课时间冲突的问题,会及时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及时做好调课、补课等,全面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工作。

张丁育老师本周的课前抗疫5分钟活动,先行介绍了一个身边抗议的例子(即辅导员老师为了上课班级饮食的保障,在最开始封校的几天甚至到下午才能吃上一天的第一顿饭);并且在讲完例子之后发布了下周开始的课前活动,每次课选两位volunteer的同学讲解身边抗疫案例,每位自愿讲解的同学和被选为典型的同学同时获得3经验值。

李茉老师所教授科目MKT110的开课时间是在本学期的后半段,也就是第10教学周才开始上课,目前还无法落实“课前五分钟抗疫精神宣讲”活动方案,因此将“课前五分钟”转化为“生活半小时”,尽可能多地跟学生多多进行“抗疫”期间生活上的交流。作为党员教师,其对接的班级有20792090两个班级。目前已经分别与两个班级的班长和支书进行了一对一沟通,同时还建立了微信群,进行了集体沟通。同时,还给两个班级的同学设置了微信沟通专属谈心渠道,已经有很多同学加了的微信,并进行了交流。

刘丁睿老师在发言中提到,疫情期间,同学们封步于校园之中,已经多日,生活节奏发生了一些变化,随之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党员教师对接班级和课堂上与同学们的交流,同学们反映主要在学习方面存在效率低下和难以自律的问题。在两个教学班中分别经过弹幕统计,如果疫情前效率是10,请同学们为自己现在的学习效率打分,多数为低分;请同学们为自己的自律度打分,满分10分,多数为低分。调查总体可以概括为疫情下生活节奏变化,从而影响心态。在当前特殊形势下,我主要从两点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从生活的角度来讲,我建议同学们及时与家长沟通,与校内外同学沟通,彼此安慰,互相关心打气,趁此机会多练就生活技能,担当生活责任,锻炼在物资短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尽量保障自己的生活水平,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保重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智慧的锻炼。同时,我也督促同学们时刻关注疫情发展,关注政策民生,但是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成为社会中高素质的中坚力量。

其次,从学业的角度来讲。同学们在疫情中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但是我们班同学也是2020年疫情期间参加高考的同学,因此大家对于网课和自律学习并不陌生,只是到了大学期间,环境难免宽松。鉴于这种情况,我在授课中时常提醒大家,一定要跟上老师节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们施加压力,比如虽然疫情让城市暂停,但是以后走入社会的竞争不会暂停,大家的努力也不能停,结合考研形势和就业形势的变化,提醒同学们时刻努力。同时,我也会摘抄一些具有激励作用的话语在课堂上传达给同学们,给大家鼓励。

黄有为老师主要从专业课角度,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较好的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其所讲授课程中,通过疫情之下,我国与国外政策的比较,树立学生的“制度自信”,清楚详细地向学生阐明,贯彻动态清零政策是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刘金桥老师发言说,在这个特殊时刻,面对高校学生群体,如何高质量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结合学科特色,教育学生们从科学的角度和人文的视野去解读这场疫情,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思考。她主要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她个人的感悟。一是要遵循规律,实现高效课堂目前线上教学都是采用共享课平台+线上直播的模式,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师生的交流方式和接触空间也发生了变化,但是,无论方式怎么变,都是要在教学之中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备课不仅是简单提供给学生共享课、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题库等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合,有选择的指导收看和学习,还要备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思路,并以“如何组织学生学”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二是抗击疫情,深化课程思政。面对疫情下的教育教学,专业课程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以“疫“为“材“,挖掘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比如: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古代文献中关于中国传统对于控制疫情的做法,教育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通过近期关注的疫情期间的各种数据,给学生介绍一些模型,使学生从中感受科学精神;以一线抗疫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和敬业奉献意识的教育。三是跨越时空距离,形成合作意识。克服疫情防控期间的“时空距离”来开展教研活动,围绕教学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研学,形成教师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通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课程组可以共同进行课程研讨。共同回顾在线直播课出现的问题和教学目标完成度,回顾学生或学生助手提出的建议,回顾课程流畅度和学生参与度;分析和总结亮点和不足,总结在线教学规律,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唐乐老师发言中,她认为课前5分钟的抗疫精神宣讲活动应该是一种灵活形式,老师可以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或者专业课程切入点,适时将抗疫精神宣讲融入到课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另外,老师们可以打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教师专业不一致的壁垒,积极积累和挖掘身边或者同行间的课程思政元素,借鉴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将双语教学内容本土化,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会议期间,李根生副院长对《防疫教育教学参考提纲》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与会教师们又分别从如何认识课程思政,如何设立课程思政目标,如何更好的将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讨论气氛热烈,大家会后纷纷表示本次集体备课十分有意义,收获颇多。

庄姝颖院长指出,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从学院层面统领全局,把握方向,老师间应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积极探讨,不拘泥于专业层面的限制,透过优秀的课程思政案例挖掘深层的共性之处,先进的研究方法,切实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会议最后,学院党委书记马晓旭发言,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学院每一位老师在课程思政践行以及抗击疫情精神宣讲中所做出努力,也表扬了当前疫情下老师们能在线上线下主动走近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行为。马书记指出,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地,体系化的工程,专职教师应将立徳树人视为己任,潜心研究,相互学习,增加交流与分享,相信在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全国样本支部的创建工作一定会有条不紊的展开,取得优秀的成果!

责任编辑:贾树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在线教学集体备课暨课程思政研习讨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