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筑基,技创未来”:校企共探实践育人新路径
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推动下,计算机工程与人工智能学院积极响应“深化实践育人”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学生前往华为吉林区域总部、吉林省卓越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企业实地参观、技术交流、项目体验等形式,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前沿技术领域:触摸科技脉搏,把握行业方向
在华为吉林区域总部的实践学习中,教师党员常颖带队引导,企业技术专家围绕“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主题,系统介绍了5G通信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中的落地案例,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路径。展厅内,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华为云平台的智能调度系统、物联网设备的实时数据交互场景,直观感受了技术如何赋能产业升级。

实践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逻辑,课程设置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体验。理论分享环节,专家解读了“算力网络”“AI原生应用”等行业热词背后的技术原理;实操体验环节,学生分组参与模拟项目,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完成基于华为开源框架的简单应用开发,切身感受从技术概念到产品落地的完整流程。党员教师李娜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现场剖析了企业项目与课程知识的关联点,帮助学生构建“理论学习—技术应用—问题解决”的思维链条。

二、行业实战领域:对接企业需求,锤炼实战能力
吉林省卓越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研发,在实践活动中,企业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了生产车间的智能控制系统,详细讲解了工业机器人的编程逻辑、生产线数据的实时分析技术。针对学生关注的“校园学习与企业需求的差距”问题,企业资深项目经理以“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开发”为例,分享了项目从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到测试运维的全流程经验,特别强调了代码规范性、团队协作效率在实战中的重要性。

校企双方还围绕“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的适配性”展开座谈。企业提出,希望高校在编程课程中增加工业级项目开发规范教学,在算法课程中融入实际场景的优化案例;教师党员王芳则结合“强国行”专项行动中“实践育人”要求,提议建立常态化企业导师进课堂机制,将企业真实项目拆解为教学案例。学生在座谈会上积极提问,就“AI技术在传统制造业中的落地难点”“应届生职业技能提升重点”等话题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明确了自身学习方向。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