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祖国七十华诞优秀征文||一场唤醒我的军旅旧梦

2021-01-19 13:22:14

 

临近建军节,旧事纷纷入梦。

清脆的哨声划破寂静,艳红招展的连旗随风而舞猎猎作响,步伐一致的队伍自哨位前走过,起身,靠脚,敬礼,行云流水的动作不过是一名士兵最基本的礼仪。集合的是刚刚下连要去参观旅史馆的新兵。

彼时的我,顶着一头和男孩子差不多的短发,和训练量成正比的食量让笔挺的冬常服紧紧地勒住我浑圆的身体。熬过了三个月的魔鬼期,大家都以为可以就此解放,却不想赫赫旅史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想法。  

班长的解说将众人的思绪拉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50年,朝鲜战场上的长津湖畔。

北风太冷,吹在战士脸上都成了凝结的冰霜。战事太紧,稍不留神就会失去阵地。万籁俱寂的绵延雪地里,一排排黑洞洞的枪口,稳稳狙在敌人看不见的地方,坚定而无畏。只是身下的寒冰不近人情,将战士们的躯体与冰雪融为一体。子弹还未曾脱离枪膛,他们的主人却已因寒冷长眠于此,凝固成最美的山河冰雕。

枪声太密,躲闪不及就会对穿心脏。敌人太强,一场战役下来,16万的志愿军第九军团,6万伤亡。悬殊的装备实力,我军占绝对优势的,只有昂扬的士气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中国的士兵,向来无惧生死,只要歼灭敌人,同归于尽却又何妨?阻击,围歼,攻防,敌军节节败退,可是年轻的滚烫的鲜血宛若罂粟,大朵大朵盛开在银白的雪地上,凄美悲壮,触目惊心。

冰雪长津湖,冰血长津湖。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特级英雄杨根思所在的部队奉命开往东线长津湖地区,对敌人实施分割围歼。他奉命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高地”东南屏障的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三连打退了敌人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伤亡惨重,敌人在部队支援还在路上的时候发起了第9次进攻,并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这是我们第一次如此详尽地听闻老连长的英雄事迹。

梦中的镜头将旅史馆中的陈设一点点拉近,血迹斑斑的钢枪,露出棉絮的单薄冬衣,被子弹穿透的水壶。件件都被历史和英雄赋予了非比寻常的意义。杨根思老连长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部队也因此得名,半个世纪前几近全军覆没的杨根思连,如今已被后人建成战功卓著的雄师劲旅。

陡然而生的骄傲随着旧梦的完结,成了梦醒之后的一声声叹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脱下的军装,回不去的军营,深沉的思念只能化作破碎的记忆,零星地来我梦里。

时不时想起现役时的经历,仿佛近若咫尺,又仿佛恍若隔世。时光飞逝而过,转眼间,我脱下军装也已经一年了。

而这一年之中,久别重逢的故乡,书香弥漫的校园,来来往往的熟悉的陌生的面孔,我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两年带给我的磨砺,全部归还了军营。取代早操的是睡到中午的懒觉,每日的体能时间变成了与手机共舞,九点半准时熄灯的健康作息也被熬夜打破。

这就是回到地方之后我的作为吗?曾经信誓旦旦的满腔热血和家国情怀,要被这繁琐生活和儿女情长生生磨平了吗?

方才的梦境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对旅史的追忆让我大感羞惭。“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我年少时便很喜欢的一句诗。懵懂无知的少年便已知道“捐躯赴国难”的无畏无惧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情壮志。我将它当做人生的信仰,拳拳之心可鉴,一晃就是十数年。可是退伍之后的放纵享乐,似乎让我忘记了曾经的自己,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

还好这场梦,庆幸这场梦,它救了我。

其实在这个崇尚物欲的社会里,高举的消费主义大旗,不断入侵的外来文化,让许许多多的包括我在内少年人迷失了本心。我们很少去关注抗战胜利了多少周年,不再对民族英雄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再有“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理想,我们满足于当下的消遣和享受,娱乐至上,淡忘历史。

但这不应该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年轻一代人应有的价值观。自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内忧外患没有磨灭熊熊的爱国之火,坚船利炮也没能打败不屈不挠的华夏子孙。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前仆后继,用鲜血书写了一段段壮美的华章。这些原本应当时刻铭记在心的,却不幸变成了我们偶尔提及的往事。

在部队服役的两年里,爱党爱军是每个工作周都要开展的红色教育。我觉得学生与战士一样,也需要这些光荣革命传统的洗礼。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知道,在那个血腥与残忍并存,恐惧却无畏的矛盾世界里,一抹血色是划破黑暗的光明,一记枪响是敲击灵魂的震慑。哪怕留不下姓名,哪怕游走在绵延的无尽的永不见天日的危险里,哪怕在刀尖上噬血,在绝地里求生,只要是为了那远不可及却又不可或缺的正义与忠诚,生命的逝去都是对祖国最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应当知道,南京城的血腥杀戮罄竹难书,圆明园的滔天大火无法原谅,九一八的国仇家恨警钟长鸣。一根根摇晃在泸定桥上的铁索,是八路军的赤胆忠心;一艘艘横跨长江水岸的战船,是解放军的统一信心;一声声响彻鸭绿江畔的枪响,是志愿军的卫国决心。经常有人说,国旗是先烈们的鲜血染就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他们日夜期盼却又无缘享受的新时代里,又怎么能忘记烈士陵园之中,一座座沾满鲜血的墓碑,一个个魂佑疆土的英灵呢?
少年强则国强,建设祖国的重担,总是落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人身上。作为新时代下的青年人,同时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永远都会铭记杨根思部队的旅魂——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也永远都会铭记,抗美援朝冰天雪地的长津湖战场上,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这些荡气回肠的事迹,应该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永存我心。

再过十几天,就是建军九十二周年,一场旧梦缓缓拉来了我关于军旅的记忆,它带着滚烫的信仰和炽热的理想,唤醒了那个差一点点就跌落深渊的她曾经的士兵。我会将这一个星辉熠熠的夜晚,当做新的起点。民族的复兴,还需要太长太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做的,是尽吾辈之能,让五星红旗飘扬在雄鸡昂首的广袤领土上,成为整个世界最令人骄傲的绝美风景。

文学院

边海瑶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梦中的镜头将旅史馆中的陈设一点点拉近。每日的体能时间变成了与手机共舞。恐惧却无畏的矛盾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