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服务社党支部把“思政课”开到田间

2023-06-03 13:47:06

“桑葚的果子营养丰富,桑葚种植成了农民致富的一条渠道。如何帮助桑农高效采摘、加工?桑叶如何利用?”又是一年丰收季,桑葚采摘正当时。近日,全国著名桑蚕专家潘一乐,春蚕服务社教师刘利,带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的30多名桑蚕专业的研究生,来到高资镇巫岗村的镇江中农蚕桑技术基地,体验了一堂有趣的社会实践课。

微信图片_20230530093826.png

微信图片_20230530093826.png

研究生下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高校培养新时代新农人“思政课”的导向。江苏科技大学立足“蚕桑”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兴农号召,成立了蚕桑科技小院。引导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蚕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蚕桑行业复合型人才。

在中农蚕桑基地的课堂上,刘利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高效解决桑农的桑果采摘、清洗、后期加工等问题,“如地上铺绿网,掉落的桑果可以有效收集;发明自动桑果清洗机,能够实现清洗、筛种双重功效。”他还告诉同学们,我国是桑树起源中心,桑树也是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蚕桑产业是我国特色优势传统产业,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的贡献。实践课上,刘利结合桑果的开发利用及采收技术发展与问题以及桑叶二次深加工,详细讲述了“立桑为业,多元发展”的蚕桑产业转型发展之路,使同学们将学到的书本知识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5872345f24e3479d8c29dd4c72928242.jpg

5872345f24e3479d8c29dd4c72928242.jpg

实践课后,来自江苏科技大学2019级蚕学专业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这样的研究生课程,不仅厚植了大家知农爱农的家国情怀,还增强了兴农强农的使命担当。思政课开在田间,产学研挂上枝头。江苏科技大学创建蚕桑科技小院,研究生下田间,这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范例,走出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可以了解和发现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和生产上所需解决的问题,它们也是研究院所要解决的课题。课题来自生产实践,然后又总结上升为新理论,让产业、研究、学习紧密相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果农的枝头挂满硕果。

a375bb246c3241c0ba4a10abf824e407.jpg

a375bb246c3241c0ba4a10abf824e407.jpg

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镇江)于1990年建成,通过几代人的努力,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目前,该圃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桑树种质资源库,共保存收集我国各省区市及10多个国家的桑树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特殊遗传材料等2500余份,提供给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用于生产实践。



责任编辑:李豪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研究生下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高校培养新时代新农人“思政课”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