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核三联四融”机制 高质量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
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秉持“用”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检验标尺。构建“一核心三联动四融合”机制,强化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做到干中学、学中干,把学以致用作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主要做法
一、突出“一个核心”,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聚焦部门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借助党纪学习教育、“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理论宣讲、外出调研、实地考察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思想认识,增强思想观念、提高治理能力,自觉运用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政治生态。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探索“学听论看行”五步理论学习法。通过自学、集中学原著原文解决“知”的问题;通过听取专家讲座解决“思”的问题;通过党员轮流讲党课和集中研讨解决“悟”的问题;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党员赴红色基地实地研学解决“信”的问题;通过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行”的问题。把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贯穿理论学习始终,推动广大党员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二、建立“三联协同”,形成齐心育人合力
“大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蕴含着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等内涵,“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联动第二课堂、专业课程教学、社会大课堂,打造“三联协同”,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联动第二课堂,开展润心系列活动。定期邀请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劳模工匠进校园开展各类讲座,让广大学生感悟先进事迹、追寻先辈足迹,用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激发学习热情和奋斗激情。紧密联系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入挖掘运用校史、南通地方建设史中的红色基因,剧目编创,编排情景剧在校内开展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推动红色基因人物化、案例化、具体化、行动化。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举办演讲诵读、故事传唱、文艺展演、大学生讲思政课等活动,用青言青语在课内外讲述新时代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生态建设、改革开放、乡村振兴、反腐倡廉等方面大家熟知可感的伟大成就,引导广大学生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联动专业课程,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与电子与信息学院党总支联合开展党日活动,以共建协作的方式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张謇故居进行现场教学与研讨,深入了解张謇的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践,共同探讨如何在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并协助二级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讨制定及开展课程思政案例的挖掘工作,发挥思政引领力,高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联动社会组织,延展思政教育时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组织师生赴南通博物苑、群英馆、忠孝文化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多师同堂”思政教学,师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2024年暑期,支部教师党员带领学生赴南通海安杨庄村开展乡村振兴暨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全景式呈现其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巧妙搭建起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桥梁,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三、打造“四融平台”,推动铸魂育人工程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依托“党建+教研”、“党建+项目”、“党建+平台”、“校地共建”四个平台,推进铸魂育人工程。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坚持“以党建促教研,以教研强党建”的工作思路,把每周的教研活动和党小组活动同部署同开展,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学思悟践”,争当“研学先锋”。强化“研无止境,讲有规矩,行有底线”的政治要求,不但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而且焕发党建融合新活力,推动了党建和教研同频共振。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依托教学比赛、省部级各类项目攻坚,开展“党建+项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年来,思政课教师踔厉奋发踔厉奋发,成果显著。在践行援疆使命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同备一堂课”活动,与新疆可克达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思政课共同体,共谱东西协作新篇章。实施思政课校内实训基地工程,建设以实践教学中心、创客中心、资源建设中心等三个中心为支撑的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通过虚拟设备还原直观、生动、形象的仿真场景,打造“红色沉浸场域”,将实践教学与体验教育、虚拟仿真与沉浸式互动紧密结合,使红色革命故事生动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鲜活有力。
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依托“张謇商业与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大思政课研究中心”“网络思政中心”等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发挥智库作用,为地方提供决策建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两篇研究成果被省市有关部门收录。依托网络思政中心,打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数字化传播阵地,实现教学推广融媒化。先后与湖北红色电弧思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南通文化馆分别合作开发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网络虚拟资源、红色故事资料库,打造了一批网络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先后与苏锡通产业园区、虹桥街道青年社区、南通市文化馆、秦灶街道、忠孝文化园等签约共建,以“理论同学、组织同建、发展同促、服务同行、成效同享”为原则,整合校地各方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地方融合发展,破解共性问题,共商个性难题,实现校地相互促进、共谋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团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先后赴共建单位宣讲20余次。积极组织学生寒暑假开展社会调研,让学生主动挖掘家乡红色宝藏,探寻社会变迁,增强家国情怀。
主要成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强化理论学习,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在常学常新中深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新理念新思想灵活转化为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一、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上,自觉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力发挥好支部堡垒作用。
党员、干部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为民情怀、高度历史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领悟修身之道、恪守言行之则、掌握成功之法。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践行援疆使命 打造思政课共同体 共谱职业教育东西协作新篇章”获评省最佳党日活动。2025年,成立新时代理论武装黄正平新疆伊宁县工作室,在伊犁州和伊宁县作了四场习近平文化思想辅导报告。
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为、能为、善为、敢为的作风进一步提升。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教学成果显著。1名党员获评2024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名党员获得2024年江苏省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名党员获江苏省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2名党员在2024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 “萌新磨课”活动中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1名党员获得江苏省信息化教学优质课程二等奖,1个团队获得2023年江苏省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1名党员获得第四届江苏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南通市第六届青年教师竞赛一等奖。录制的相关微课、教学视频在相关网站、平台展出,提高了社会认可度。 4位老师参编教材被评为“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省部级等立项结项课题30项以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全校师生广泛认可。此外,学生乐学善思,理想信念更坚定,能够自觉用崇高理想引领职业理想选择;在社会服务方面,学生能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社会需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宣讲、志愿服务,表现突出,取得良好育人实效。
经验启示
一、发挥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党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持续加强政治意识教育,大力强化对党忠诚教育、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努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学习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新时代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要立足时代发展、反映时代要求、答好时代之问,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引领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以教育内容和理论武装的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确保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频共振,与时代要求同向同行。要在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的有效结合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的理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体系。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关键在于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青年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将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化品牌塑造、提升示范效应,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切实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