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行”团队:青春聚力西向村,实践赋能乡村兴
7月9日,“强国行”团队深入铜鼓县西向村,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精心设计并实施了集产业调研、文化传承、红色教育、专业实践于一体的“四维融合”社会实践行动。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乡土,以智慧服务乡村,探索社会实践活动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范式,践行“强国有我,服务基层”的青春誓言。
维度一:产业赋能,科技与生态的田野课堂
团队首站聚焦西向村特色产业——黄精种植基地。晨曦微露,“强国行”团队成员便深入田间,在基地管理员肖海的带领下,系统学习“林药套种”的“黄精+茶树”生态种植模式。肖海详细介绍了基地规划、市场前景,重点阐释作物共生共长的生态原理与精细管护要点。队员们俯身观察作物长势,切身感受科技兴农与生态循环的魅力,对现代农业的立体化、可持续发展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这堂生动的“田间课”,是“强国行”团队响应乡村产业发展科技与生态需求的具体实践,让成员在实践中深化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维度二:文化寻根,非遗技艺的匠心传承
“强国行”团队开启文化寻根之旅,在村中酿酒坊沉浸式体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戴氏龙虎斗酿酒工艺》。成员们认真聆听传承人讲解,观摩传统器具与繁复工序,亲身体验粮食在匠心催化下化为琼浆的过程,深深折服于百年传承的古老智慧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青年文化传播者,团队以此次体验为契机,通过拍摄工艺纪录片、撰写非遗故事等方式,让古老技艺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活力,创新了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形式。
维度三:红色铸魂,旧址里的信仰洗礼
怀着崇敬之心,“强国行”团队走进红军十六军军部七师三团驻扎地旧址——西向村戴家老屋。在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古朴建筑里,成员们通过详实的历史图片、珍贵实物陈列和生动史料,追溯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现场研读与互动交流中,大家深刻体悟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接受了一次入脑入心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洗礼。团队特别组织“红色故事分享会”,让成员在讲述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维度四:专业实践,民居焕新的青春智慧
“强国行”团队充分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精准服务民生需求。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成员,结合西向村传统民居特色和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开展“民居改造与设计”专题调研。他们手持测绘仪器与图纸,穿行于村巷阡陌,细致勘察房屋结构、布局与材质,记录承载乡愁的建筑细节与文化符号;同时深入农户家中,面对面交流,精准了解村民对居住空间功能优化与环境美化的具体诉求。团队成员将课堂所学融入乡土实际,力求在尊重地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为西向村未来民居更新提出兼具实用性、美观性与文化延续性的初步设计构想,以专业技能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西向村之行,是“强国行”团队探索构建“需求导向-多维实践-专业服务-长效赋能”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成员们在林下经济探访中汲取新知、在非遗技艺体验中感悟传承、在红色基因浸润下坚定信仰、在专业实践中施展才华。这不仅拓宽了视野、锤炼了意志,更将青春的活力、知识和汗水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强国同行,服务地方”的宗旨,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学子的蓬勃力量。未来,“强国行”团队将继续砥砺前行,用奋斗描绘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助力强国建设的精彩画卷。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