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内核,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聚力赋能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是党在高校中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基础;是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能够及时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是推动高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助力,能够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高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更大成就。为了有力推进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团队以船舶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指导作用等具体措施,有效助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申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一系列教学改革落地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船舶及配套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实施背景
2021年12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教师工作的领导,完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党对高校教师工作领导的制度,准确把握新时期知识分子特点,构建党委集中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履职尽责、协同配合的大教师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三级联动的教师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指导意见》强调,要强化党委统一领导,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要压实院(系)直接责任,强化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把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考评作为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在教师成长和管理各环节发挥政治和师德双把关作用。
二、工作举措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
1.坚定政治方向
党支部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学习传达上级的决策部署,把师生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教育工委和学校党委工作要求上来,引领师生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做到课堂有纪律、言论有规矩、网络有底线。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入脑入心。持续发扬书院文化、弘扬军工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围绕“忠诚、仁爱、担当、奉献”的师德内涵,开展铸师魂、守师道、立师表系列师德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好落实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强化政治引领。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每周二下午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研讨,团队建设期间,组织党员政治理论集中学习33次,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2次、红色走读2次。
图1 高靖:红船再出发 不忘初心 勇立潮头 |
图2 汪永根(原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两会讲话精神 |
2.选树师德典型
注重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以“政治强、业务强、合力强”为标准,团队负责人高靖教授作为“双带头人”兼任船舶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培养了江帆、肖雄、展龙、郭明慧等一批专业能力强、师德高尚的党务工作人员,着力把党务工作队伍建成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有效发挥教工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和支委“雁阵效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聚焦“立志兴船报国,培育现代造船工匠”人才培养核心定位,围绕国家级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等重大教学改革业务,组建由支部书记领衔、党员教师为骨干的“党建+”项目化协作团队,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攻难点、疏堵点、创亮点,有力支撑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注重挖掘身边先进典型,选树“师德标兵”和“三育”先进,建设“名辅导员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促进教师见贤思齐。打造“船舶军工文化”长廊,通过开展“学习时代楷模,争当时代先锋”、学习“新时代赣鄱先锋”先进典型事迹等活动,营造了学榜样、做榜样的良好氛围。利用校园网和公众号等现代媒介,讲好师德故事,用榜样传递师德力量。
图3 团队负责人高靖教授带领和指导团队成员参加教学能力比赛 |
图4 “学习时代楷模 争当时代先锋”现场教学活动 |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
1.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围绕《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实施方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由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团队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实施、项目管理、监督和考核,系统构建覆盖团队教师“引、育、留、用、评”全周期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丰富教师师德教育载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师德专题教育、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为依托,强化全员、全过程教育,注重结果考核评价,完善奖励惩戒体系,扎实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聚焦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要求,从校院两级层面精准发力、综合施策,从“常态化”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长效化”发挥师德榜样引领效应、“精细化”落实师德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实施“强师德正师风”工程。严格执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师德师风考核办法(试行)》,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和师德承诺制度。
2.推动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深度融合
秉承学校“因船而生,伴船而兴”船舶军工办学积淀,以“忠诚、卓越、创新、奉献”为党建精神内核,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将党支部建在海洋强国、造船强国的特色阵地上,实现党建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规范以及行业伦理,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切实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最核心的本职工作,回归和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正道,强化立德树人责任。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主题党建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赣鄱红色文化和学术道德等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组织团队成员赴白鹿洞书院、九江舰和南山烈士公墓等联建基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一步传承书院师道文化传统,弘扬军工精神,厚植教师教育情怀,营造“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育人环境。对标《新时代高校教师十项准则》,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活动,以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以案为鉴,教育引导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图5 白鹿洞书院开展“敬德致远,依道笃行”师德师风实践教学活动 |
图6 “九江舰”开展“红色走读”实践活动 |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指导作用
1.关怀服务师生
党支部坚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师生制度和困难师生帮扶机制,常态化做好联系、服务师生工作,了解师生困难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年来,支部帮扶学业、就业困难学生62名;选聘优秀党员担任青年教师指导老师,发挥指导教师传帮带作用、关心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青年教师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培养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道德追求。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解决师生急难愁盼实事9件。组建党员先锋队,组织师生党员开展“双报到”活动,在周边社区开展形式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园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工作,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2.凝聚团队力量
党支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船舶与海工装备国家战略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聚焦学校“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申建本科职业技术大学”两大重点任务,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和党员引领示范作用,深入开展“双融双育”活动,推进党建+旗舰先锋育人工程建设、党建+“双高”建设、党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党务+科研与社会服务、党务+综合治理等党建项目建设,凝人心、聚合力、促发展,推动了党建与中心工作双核驱动,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先后建成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和江西省特色优势专业,立项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教材5本,省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线下)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发课程3门。
三、建设成效
在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和教工党支部建设驱动下,近三年,船舶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西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支部书记高靖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是“船舶工程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立项建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先后成为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双高”校重点专业群龙头专业和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船舶类专业职教本科专业试点;团队14人入选“船舶及配套数字化”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累计14人次获得“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校级以上荣誉称号。相关建设经验在职业院校校长论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等主流平台交流,吸引武汉船舶、江苏海事等20余所职业院校来校交流和成果应用。校领导应邀做客中国教育电视台《职教中国》栏目,建设经验及成果极大程度有效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