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艺术点燃爱国热情
活动伊始,一场融合科技感的“数字绘梦”环节便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用传统彩笔描绘心中祖国,更借助平板电脑和简易绘图软件,尝试进行“科技创作”。他们笔下,天安门的庄严轮廓、五星红旗的迎风飘扬、特别是象征中国科技腾飞的“天宫”空间站和“长征”火箭,在数字画笔下更显灵动与精准。展示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科技解说员”,运用刚学会的科技词汇,生动讲述画作中蕴含的“航天强国梦”和“科技兴国志”。数字艺术与传统绘画的结合,让抽象的爱国情感在科技赋能下变得可视、可感、可分享。
数字课堂解码家国情怀
在经典诗词品读课堂,志愿者们化身“文化科技使者”,不仅深情讲解《过零丁洋》《示儿》的深刻内涵,更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影像资料和互动式动画,将文天祥的浩然正气、陆游的至死不渝,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数字场景中重现。孩子们在沉浸式的视听体验中诵读千年诗句,仿佛穿越时空与先贤对话。志愿者还启发孩子们思考:“古代先贤用笔墨坚守气节,今天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保卫和建设强大的祖国?”科技手段让厚重的历史文化焕发新生,也让爱国主义的传承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知识赋能助力成长起航
下午的活动聚焦学习辅导,充分体现了科技支教“启智”的核心。15名孩子带着暑期作业中的“拦路虎”而来,特别是数学逻辑题和科学知识疑问。志愿者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化身“知识工程师”,不仅耐心讲解,更注重思维引导和科学方法的传授。他们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数学原理,通过在线资源库查找科学实验视频辅助理解,甚至用编程思维帮助孩子拆解复杂问题。科技工具的引入,使答疑解惑的过程更加直观高效,有效提升了孩子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游戏激发创造活力
活动高潮是充满科技趣味的“智慧传声筒”游戏。一个嵌入了简单语音模块的定制玩偶在孩子们手中传递,背景音乐由志愿者编程控制随机暂停。当“科技鼓声”停止,手持玩偶的孩子便成为“爱国小主播”。他们或朗诵爱国诗歌,或用刚学到的科技知识畅想未来,甚至有人模仿机器人声音表达对祖国的祝福。稚嫩而充满创意的话语,配合科技小道具的趣味性,引发了阵阵欢笑与热烈掌声。这场科技感十足的互动,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更在轻松氛围中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和创造活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