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教师赋能地方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29 09:12:5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教师专业优势,引导教育工作者在服务地方实践中“传知识、赋新能、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2024年8月26日—27日,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组建专项服务团队,联合建筑工程学院相关力量,奔赴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猫儿石村,以专业实践赋能羌族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将课堂教学与地方需求深度融合。

猫儿石村作为北川县羌族文化保留完整的特色村落,依山而建的羌族民居、代代相传的营造技艺、绚丽多彩的非遗元素(如羊角纹、云纹、羌绣、羌碉符号等),为教师团队开展实践服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载体,也成为检验“专业服务社会”理念的生动课堂。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教师团队始终秉持“保护中创新、传承中发展”的理念,立足自身设计专业特长,与建筑工程学院形成协作合力,让传统羌族文化在现代设计赋能下焕发新活力。

在文化挖掘与调研阶段,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教师们主动对接猫儿石村村委与当地工匠,与建筑工程学院团队协同开展“羌族文化元素系统性梳理”工作。顶着夏日高温,教师们逐户走访羌族民居,不仅详细记录民居装饰纹样、羌绣色彩搭配等视觉元素的文化寓意,还通过与村民深度访谈,挖掘每一个符号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生活智慧——从“羊角纹”象征的羌族图腾信仰,到“羌碉”承载的防御与聚居文化,教师们将碎片化的文化素材整理成体系化的“羌族设计资源库”,为后续的文化转化奠定基础。

聚焦“非遗生活化、文化实用化”的核心目标,教工党支部教师们充分发挥设计专业优势,将调研所得的羌族文化元素转化为可落地、能惠民的设计成果。针对猫儿石村农产品“有品质、缺包装”的问题,教师们将羌绣的绚丽色彩与羊角纹的灵动线条融入核桃、花椒等本地特产的包装设计中,既保留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消费者审美;同时,结合乡村文旅发展需求,设计出包含羌族文化符号的文创产品LOGO与宣传海报,助力村落打造“羌族文化体验”品牌。过程中,教师们还现场指导村民了解设计理念、掌握包装使用技巧,确保设计成果真正服务于乡村产业发展。

此次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的地方服务实践,不仅是高校基层党组织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具体行动,更构建了“教工党支部+地方文化+乡村发展”的协同赋能新模式。通过教师团队的专业介入,既为羌族文化传承注入了现代设计活力,也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实用支撑。未来,艺术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将持续深化与地方的合作,以专业力量为笔、以文化传承为墨,在助力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保护的道路上持续发力,让更多传统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责任编辑:罗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构建了“教工党支部+地方文化+乡村发展”的协同赋能新模式,通过教师团队的专业介入,既为羌族文化传承注入了现代设计活力。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