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地,五一过去了,不留下一片云彩~
静静地,期末来了,暑假的脚步近了~
团团看着眼前成堆的ddl开始思考人生。
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之余,
和团团一起来回顾一下五四活动吧!
5月4日,树仁书院的十余名同学
前往深圳八景之一的羊台山,
在领略大自然风光之余,也参观了
羊台山的“胜利大营救”纪念碑和“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展馆。
1.回顾英雄史,再登羊台山
抵达——上午9点半,同学们抵达山脚,在胜利大营救纪念牌前驻足停留。
登顶——羊台山主峰位于石岩境内,海拔587米,是深圳西部的最高峰,地质构成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由于风化较好,土壤深厚,植被茂盛。曾挑战过梧桐山的同学们,一边欣赏春末夏初好景,一边向上攀登,经过两小时的攀爬,再次成功登顶。稍作休息,补充体力,同学们结伴下山。归途风景也是格外优美,树影斑驳,山泉清冽,同学们纷纷驻足,用泉水洗去爬山的疲惫。
2.参观纪念馆
在前期细致调研下,团团和指导老师沟通了团日活动的路线规划,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作为五四活动的第二站。此馆为是深圳市内“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文物收集最全的纪念馆,已入选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名录和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纪念馆共设三个展厅,分别为一号、二号展厅和白石龙会议旧址。馆内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展品,以多种艺术制作、多媒体、高科技、信息化手段,立体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的重大历史事件。
3.回顾英雄史
1941年12月,日军南侵,香港被日军攻占,茅盾、邹韬奋等居港抗日文化人士陷入险境。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这批文化人的安危,周恩来亲自指示,“要不惜代价地抢救出这批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当年的羊台山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直是抗日劲旅东江纵队活动的根据地,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党我军成功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属近千人,并安全转移、隐蔽到羊台山山区,最终顺利经由这里将他们转移到根据地。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胡绳、黎澍、胡风、戈宝权、张友渔、沈志远、千家驹、刘清扬、胡仲持、廖沫沙、范长江、叶浅予、黄药眠、梁漱溟等。这次大营救没有牺牲一个人,没有被捕一个人,是为“胜利大营救”。大营救保护了中国的“文脉”和精英。这批文化精英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安全转移的背后,历尽艰辛和风险,数以千计的无名英雄默默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家国情怀。
4.五四青年,致敬先烈——观影活动
5月4日晚上返程后,团团组织校内小伙伴们一起观看了电影《金刚川》。在看完志愿军的英勇事迹之后,同学们不禁纷纷表达对“最可爱的人”的崇敬!
“我们吃雪,就是为了祖国人民不吃雪;我们钻防空洞,就是为了祖国人民可以在大街上散步。
我不是天生喜欢打仗,我不是不追求个人的幸福,可为了和平,为了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我就要去打仗了。”
《金刚川》从三个角度,围绕志愿军修建金刚川桥展开叙事,展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金刚川》带给我们当今青年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精神。
5.树仁团团 | 青年说
感谢树仁团总支组织的这次羊台山登峰活动,我们翻山越岭,几上几下。在纪念馆里,我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期间抗日前辈胜利营救名人的经历,走过他们曾经走过的路,为他们的不畏精神而感动,在五四这样一个日子里,我们更要继承他们的意志。”正如同学们所言,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学习先辈们的可敬精神,化作我们的动力不懈前行。
——2017级章沁雅
真的没想到这个电影带给我这么深刻的感触,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张飞一个人和美军飞行员对射的场景,那种牺牲了自我,要保护大部队的英勇无畏,那种誓死保护战友,誓死要和敌人拼到底的信念,是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
——1927班张志爽
电影《金刚川》用四个角度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役最终阶段冒着炮火修架木桥的故事。电影中有一句独白“那一年,俺们都才十七八岁,唯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令我印象深刻,不禁回想起在我处在安稳的书桌抱怨理综、抱怨高考的时候,再几十年前有那么一伙同龄人正冒着枪林弹雨和敌人殊死搏斗。现在的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我们所处的安宁,正是多少先辈用牺牲换来的成果,正是多少国家的人民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倍感珍惜。
——1829班何书竞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战争不是电子游戏,没有血量条,更没有呼吸回血。中弹后,不是残肢就是断臂;死亡后,就是永远不会复活的死亡。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就有将近二十万。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拿金刚川来说,中国军人为了过江,做出了多少牺牲啊。可他们,这些最可爱的人,义无反顾,就像国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向你们致敬!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