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党建赋能法学教育革新
4月9日晚,由法学院数字党建工作室主办的“智启新程——AI时代法学生的成长路径”主题研讨活动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顺利举办。2023级法学硕士第一、第二党支部以及法律硕士(非法学)第一、第二党支部的党员骨干及学院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数字党建工作室主任穆齐云主持。
活动伊始,穆齐云介绍了学院在数字党建领域的建设与部署。他指出,数字党建工作室是学院探索“数字法学与数字党建双向赋能”的重要阵地,致力于为培养兼具法治信仰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围绕这一目标,本次活动设置了理论学习、主题研讨、交流分享及问卷分析四个环节,聚焦数字技术对法律人才培养的赋能作用,以期助力法学生数智化发展。
穆齐云同志发言
一、学习全国两会精神
2023级法学硕士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施丽恒领学了两会精神的相关内容,并结合两会关于人工智能的论述,分析了AI技术在司法审判、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与挑战。她提出,法学生应培养“科技向善、依法治理”的法治思维,推动人工智能规范化发展。
施丽恒同志领学两会精神
二、数字党建主题研讨
1.重构“人机协同”学习范式
法学院入党积极分子蒋乙萌围绕 “AI时代法律学习方法论革新:从知识记忆到智能工具协同”作主题分享。她指出,法学生应从“分工机制”“交互机制”以及“进化机制”三方面加强对AI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重构“人机协同”学习范式。
蒋乙萌同志进行主题分享
2.打造“数字身份”职业竞争力
2023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第二党支部书记于宏瑞以“法律人数字身份构建”为切入点,系统剖析智能辅助审判系统应用场景及数据合规专家等新兴职业需求。她提出法学生应强化技术素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积极探索个性化成长路径,主动适应法律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于宏瑞同志进行主题分享
3.重塑“数字法学”教育体系
2023级法学硕士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李冰清结合支部调研成果系统论证了“法学教育范式重构”这一命题。她指出,传统法学教育正经历从“知识灌输”到“数字智识”的转型,高校法学院应探索建设“法律+计算”融合课程体系,开发智能评价系统,通过“技术赋能+价值引领”培养具有数字法治思维的时代新人。
李冰清同志进行主题分享
三、党员代表感悟交流
随后,与会同志积极参与讨论并形成多元共识。法学硕士第一党支部党员代表提出构建 “技术伦理实务” 三维能力矩阵;法律硕士(非法学)第一党支部党员代表主张法律人应主导技术伦理规则制定,推动法律与科技良性互动;法律硕士(非法学)第二党支部党员代表主张通过AI 助力法学教育的同时应同步完善隐私保护;法学硕士第二党支部党员代表主张将人机对话转化为批判性思维训练场域,助推法律人从知识搬运工向规则设计师转型。
党员代表交流发言
四、问卷调研
最后,数字党建工作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问卷调研。结果显示,96.88%的与会同志希望学院增设“法律数据分析”课程以应对法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同时,与会同志普遍希望党建活动以多样化形式为载体,紧密结合“法律AI”与“技术”,深度融合“法治”元素,助力法学生更好地适应技术变革。
结语:以数字党建赋能法治未来
人工智能不是法律人的对手,而是重构法治文明的工具。南大法学学子应以数字党建为抓手,深度融合技术能力与法治信仰,在智能合约审查、算法治理、数据权利保护等前沿领域持续开拓创新。未来,数字党建工作室将持续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法学教育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对话,为数字党建赋能法学教育研究持续贡献南大法学方案!
部分与会同志代表合影
文字|钱隆
图片|吴佳
审核|邸潇 荆梅华 张子恒
美编|付霖霖
责编|遇苏 雷静 田景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