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教育部领导指出:落实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弄清“干什么”,确保“抓准”。二是找准“怎么干”,确保“抓实”。三是做实“谁来干”,确保“见效”。在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教学团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为切入点,探索专业课、思政课与各类新型课程的结合,研究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的贯通,力求抓准抓实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21年5月,以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第一党支部成员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一、明确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的课程思政建设,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校研究生院和哲学系的领导下,立足自身实际,采取多重举措,搭建了一个目标明确、分工有序、结构合理、工作有力的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为唐正东教授。教学团队成员共计6人,全部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其中4人入选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1人获聘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教学团队成员除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外,全部具有南京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公共课教学的经历,目前仍有3人直接承担《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结合与融通,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发力点。教学团队成员自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将思政课程教学中收获的心得、积累的经验反哺专业课程教学。为此,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和研讨制度,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教学团队还将提升专业教师运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讲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各级各类课程作为专业教学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结合党支部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支部建设、专业发展、个人成长协同发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入选南京大学师德先进团队,团队成员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探索思政工作贯穿专业教学新机制
遵循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要求,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实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帮助同学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投身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了课程内容的优化:(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范畴的讲述中,加入比较辨析的维度,凸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其他思想的比较中所具有的科学性。(二)把经典作家的思想放在思想史视域中来加以讲解,更为突出科学理论产生的思想与实践背景,及其具有深刻科学性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围绕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等概念,提供既具有历史具体性又具有内在科学性的理解,帮助同学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拓展当代资本主义和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教学内容。在彻底剖析和阐明国外思潮的过程中,帮助同学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性和与时俱进特征。
为了推进课程思政落地见效,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勉力创新。(一)自觉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过程,通过讲深讲透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达成共识:面向学生和青年大众,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就是最大的学术,就是最大的课程思政。(二)创新教学形式,拓展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与江苏弘阳集团党委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具体国情的窗口。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原始档案展列馆”,帮助同学们更为直观深切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生平、著作和思想。
三、担当不同课程“结合”切入点,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开展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之所以首先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一方面,该课程为专业研究生核心基础课程,内容辐射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各门课程,另一方面,该课程不仅为本硕贯通课程,而且与哲学专业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各门课程存在直接关联和梯度差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和基础上,教学团队成员自觉将其作为不同课程“结合”的切入点,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开展,并利用多种形式实现了建设成果的创造性转化。
在既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教学团队成员编写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通俗读物5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5门(《理解马克思》《批判哲学视域中的人与技术》《人生在“世”: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探索》《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南京大学纽扣课程1门(《新青年・习党史》)、网络音频课程4门,参与电视理论片策划拍摄2部(《马克思是对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事》),策展大型宣传活动2次(《风云激荡200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伟大的事业・真理的力量——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历史文献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