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强国行,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5-03-12 09:56:29

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直属党支部是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现有党员14名,其中高级职称11人,入选省部级人才3人次。支部始终秉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立所初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在西部山区打造三线党建工作法,助力贵州赤水市、桐梓县、正安县相继脱贫摘帽,总结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精准帮扶南林模式,《科技竹挑起乡村振兴金扁担》帮扶案例获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帮扶典型项目(江苏省唯一项目)。支部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地方竹产业升级的发展优势和竹学人才培养的育人优势,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积极作为,推动学科发展、协同育人和社会服务的同频共振。

一、党建引领,激发竹业新质生产力

支部在党建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依托党建共建、党员服务站、党员先锋队、1+N林草技术服务团等模式,在西南山区打造三线党建工作法,将战斗堡垒筑在一线、党员扎根一线、助力振兴服务一线,开展竹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总结形成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精准帮扶南林模式。该模式2020年获科技部充分肯定,2024年在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推广。支部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支部成员中,1人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称号,2人获桐梓县荣誉市民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是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激发竹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力诠释。

图片1

图片1

二、科技赋能,推动地方产业升级

支部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通过技术服务、科技攻关、农技推广、成果转化等方式,带动西南山区20余个市县打造竹产业支柱产业。党支部推广和转移转化科技成果30余项,改造低产竹林80余万亩,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党支部的助力下,贵州赤水市、桐梓县、正安县相继脱贫摘帽,帮扶事迹在人民日报、绿色时报等省部级媒体报道近百余次。2024年《中国教育报》以《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党建赋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对竹类所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充分展示了党支部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方面的显著成效。

图片2

图片2

三、实践育人,构建育人综合体

支部以党建链串起学科链、人才链、服务链、产业链,将实践育人贯穿全链条,搭建起强竹兴竹师资队伍培育、竹梦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美富竹乡土专家培养三大实践育人平台,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30余个县市举办竹产业发展培训192期,近20000人次,吸引近万余名青壮劳力返乡就业,带动了49000余户竹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养的乡土专家获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支部党员入选中组部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专家、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获国家林草局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桐梓县、赤水市荣誉市民等称号,培养的富贵竹学生团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

图片3

图片3

下一步,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直属党支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以强国行专项行动为契机,围绕开展党建联建、提供教育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深化实践育人四大任务,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名师铸造工程、铸魂树人工程、名家培育工程、乡村振兴工程 “5大工程,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1.党建引领工程。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党建联盟,建立竹林党课理论学习阵地,开展学悟、科研、教学、创新、责任五位一体党日活动,推进学习型、创新型、育人型、先锋型、服务型五型党建综合体建设,突出学习内容同强国行工作融合,学习对象同联系群众、团结群众工作融合,学习方式同实践育人融合等三融合目标。

2.名师铸造工程。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为目标,构建高质量教育服务队伍,开展为了碧水青山师德教育活动,厚培师德师风;依托工程中心、实践基地、服务乡村等载体,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产业化专业发展、榜样化名师带动等三化并进,塑造高质量教育服务团队。

3.铸魂树人工程。以提供教育服务、深化实践育人为目标,推进时代新人培育路径全面优化。打造党支部、专业团队、地方(教育部门、学校、师生)三级育人体系。实施大思政课建设计划,打造本土化思政实践课程,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强化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

4.名家培育工程。以深化实践育人、推动科技赋能为目标,实施乡土人才培训计划,采用党支部+专家学者+政府+乡土人才模式,每年培训乡土人才3000人次以上,打造一批新时代基层竹产业发展的土专家田秀才实施乡土人才交流平台搭建计划,党建+”模式组织开展研修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推进乡土人才创新创造成果与市场对接。

5.乡村振兴工程。以推动科技赋能为目标,加快南京林业大学竹业研究院建设,加强对竹产区农村经济的引导和扶持。推动竹产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智慧竹业、以竹代塑新产品加工业和竹文化旅游业等新兴产业,提高竹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模式,激发农民对竹林土地的使用和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竹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图片4

图片4


责任编辑:蔡金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支部主动对接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助力贫困山区乡村振兴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