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10月17日,由江苏省教育学会主办、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暨扎根乡村四十年的行知教育实验》研讨会在南京行知基地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传承和弘扬陶行知教育理念,共研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在本次研讨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黄伟教授、杨跃教授分别带来名为 《陶行知课程思想的当代实践》、《走在行知路上,培育精彩陶子》的主题汇报。此外,还有多名国内教育学者分享陶行知先生的事迹及其思想精神的价值与意义。10名教苑学子以志愿者身份,通过“行知教育实验”视频号线上全程积极参与了本次研讨会,认真聆听,重走行知路,共商行知情!
行知精神“启智润心、爱满天下”,同学们收获颇丰,让一起来听听大家在讲座之后的感受吧!
1. 吕奕静 21级比较教育学专业:
很荣幸自己能在陶行知诞辰130周年暨逝世75周年之时参加《扎根乡村四十年的行知教育实验研讨会》。“爱满天下”四个字,大家都会说,但落实到每日每时却很难,而陶行知先生思想的重要实践者——杨瑞清校长,一直以来都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坚守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40年,用时间告诉我们——所有的大爱都为创造真善美而来。教育情怀是把爱根植在内心,是对孩子深深的爱与尊重,它是施教的出发点,亦是核心所在。借用成尚荣教授在讲座中所说:大情怀教育就是要用动力育人,用审美、愉悦去创造人,就是要进入孩子们的心灵。
2.孙逊 20级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我院黄伟教授作的题为《陶行知课程思想的当代实践》主旨报告,让我思考良多。报告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汇阐述。首先,黄伟教授总结行知路上的课程与教学经验。接着,黄伟教授指出行知教育实验是对陶行知课程思想的当代实践。最后,黄伟教授与参会同仁分享了他对陶行知课程思想的实践领悟与思考。
他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实践的灵魂是什么?支持行知人四十年行走的核心动力是什么?二是如何在承袭陶行知课程思想的过程中实现当代性转换与发展?对第二个问题思考后,我认为,陶行知课程思想中的“教学做合一”与当代课程改革发展中提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相通性与一致性。但不同的是,陶行知思想是立足于“教育救国”的时代背景,而今日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走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因而在承袭陶行知课程思想的同时,要将陶行知的思想与时代命题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实现陶行知思想的深耕与延续,才能实现陶行知思想的当代性发展。
3.刘雪君 20级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
我对杨跃教授所做的题为《走在行知路上,培育精彩陶子》的主题报告十分感兴趣。她以专业的量化和质化方法对行知教育实验四十年的教育成果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杨跃教授在报告结束时说:“未来不是一个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这让我深受启发,实现教育改革的过程是艰难的,但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改革、再探索,我们必将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4.张涵 20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在此次研讨会中,顾明远先生的分享令我收获颇丰。顾明远先生讲道:“这一次,他是抱着朝圣的心态来到行知学校,就是要“和大家一起,永远做陶行知先生的学生”。顾明远先生在研讨会中着重强调了“师德”二字,从陶行知先生到杨瑞清校长,他们一直都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师德”二字。这次研讨会给我的启发是:对于教师品质与隐性要求,不同文化下也会有所差别。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可以对这部分更多地给予关注。
5.李晶 20级教育史专业:
朱永新先生的讲话中无时不刻不在强调陶行知精神要与时代相结合、与政策相结合。对于参会者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启发。的确,伟人的思想永垂不朽,但时代在变化,因此我们不能故步自封,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人的思想与实践,抓住其精神精髓与内核,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改变方式,使前人的种子在当前的时代开出绚烂的花。陶行知精神要与时代结合,与时俱进,朱永新先生的讲话给了我们一次思想的洗礼!
6.王琇 20级比较教育学专业:
我被行知教育四十年来的乡村教育实践活动所深深打动。从两层的小平房到现在行知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每一代的行知教育学者都对乡村教育实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同样被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所触动。在此,我反思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并实践教育知识和教育理念这么多年来,是否真正地做到了教学做合一?是否真的能够认为自己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活人”?是否能在日后的教学岗位中实现“师生共生共长”?我想这大概是真正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自我反思三问。
7.王佳慧 20级比较教育学专业:
参与此次研讨会,我们看到了坚守在岗位的实践者与不断耕耘的科研者之间的惺惺相惜。为改善教育实践,我们不仅需要心中有数,更应脚踏实地,只有实践与理论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描绘出教育发展的蓝图。“教育者”这个标签,带来的不只有尊重,更是沉重的责任,随之而来的,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与社会相联系,学生与教师相联系。一方面,“学校即社会”,我们知道社会的一点变化都会带来学生发展目标、家长教育期望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这样动态的变化也会影响教育生态;另一方面,“桃李满天下”,上午的优秀校友为行知学校带来的,不只是赞誉,更是行知学校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意义。
8.张艳 2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
听了严开宏博士关于《爱的唤醒:基于生长的乡村儿童教育个案研究》的汇报分享之后,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爱的唤醒,就是通过联合生活助力儿童成长,以教师情怀推动学生发展”。在评论区中,我也注意到有这样一句话:“要学会蹲下来与孩子进行对话。”这无疑给我深深的悸启思,我们在急于给孩子所谓的“正确答案”时,是否常常忽视了孩子“用心用脑用手”探寻正确答案的方法和路径?是否扼杀了孩子的好奇与求知?是否掩埋了一个又一个触及真理和真相的可能?
9.余静雯 20级学前教育专业:
有幸聆听此次分享报告,我感悟到,要想做好学校发展工作,一定要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并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只有这样,教育之树才能长青。
10. 王琼雪 21级家庭教育学专业:
无论是从三代教育人的教育叙事中、还是从优秀杰出校友的神情回顾中;无论是从彭钢教授实验主义的解构中,还是从杨瑞清校长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奋斗中;无论是从黄伟教授系统分析陶行知先生的课程思想和实践创新中,还是从严开宏老师基于个案解读乡村儿童的发展困境与突破方法中;无论是从杨跃教授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相结合探究行知教育成果满意度的调查,还是从现场看到无数个动人的真实案例后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我看到的是行知的力量,那是乡村教育生生不息的力量,是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期待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掷地有声的承诺的力量,是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熠熠生辉的初始力量,更是一代又一代卓越教师用自己的生命唤醒更多生命的力量!
看着众多专家学者动情地缅怀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不禁感到动容、自豪和向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知精神作为教育的旗帜和标杆,正引领着千百万教育同仁走在幸福教育的康庄大道上。而我们也将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继续发扬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并用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与思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