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意识·淬炼国际传播力——大学外语教学部党支部参训2025年度全区外事翻译培训
为进一步提升支部外事翻译人才专业化实践水平和外事综合能力,服务构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通过文化外宣讲好内蒙古故事,大学外语教学部党支部书记张红梅带领十余名支部党员教师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于5月13日至16日在呼和浩特市举办的“2025年度全区外事翻译培训班和外事翻译工作研讨会”。此次培训涵盖专题研修、实践工作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三大模块,着力构建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的外事翻译育人体系。
5月14日上午,自治区外事办副主任王学军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外文局原副局长黄友义发表主题为《跨文化鸿沟 通过翻译帮助世界读懂中国》讲座。讲座中提到要传播好中国故事,需正视文化差异、跨越文化差异、加强对外翻译、介绍当代中国以及做到翻译精准传神。同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姚斌以《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实践与要求》为题,进行小班制授课。通过“翻译带练”的形式,支部教师参与小班制授课的英语翻译实践课堂,共同翻译实操,互学互鉴,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所得。
本次培训特别注重政治引领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5月15日上午,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美大司副司长,驻新西兰、库克群岛、瑞典大使陈明明就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概念进行英译精析。同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参事,原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长、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乌恩以《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有形有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讲座,将民族地区外事工作的特殊要求融入翻译伦理教育。黑龙江外办二级巡视员银扫尘对外事案例进行分析和口译点评,强化了参训教师的外事纪律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参训的支部党员教师表示,此次研修既是翻译技能的淬炼提升,更是育人初心的深刻洗礼,作为党员教师和外语工作者,要努力把培训内容转化落实到翻译实践中,为地方对外交流贡献应有力量。大学外语教学部党支部今后也将把外事纪律规范学习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合,强化翻译工作者的政治判断力和文化使命感,切实履行高校外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