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梦琦自参加工作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铸造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言行去影响学生。曾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学院“三育人标兵”,并5次获评学院“优秀班主任”。
一、爱岗敬业,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于梦琦以躬耕教坛的赤诚之心践行爱岗敬业精神,始终以高度的职业使命感深耕教学一线,在教书育人岗位上树立起鲜明的模范标杆。
近五年间,累计完成3626学时的教学工作量,以年均超700学时的坚守诠释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在近五年10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考核中,9次斩获“优秀”等次,展现出对教学品质的极致追求。

图片1
二、投身学院重大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
于梦琦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学院重大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2020年,主持国家级“教学诊断与改进”项目《PLC应用技术》;2024-2025年,负责“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组织50余名教师完成15门课程在线资源的建设及验收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申报及建设“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团队”,获评第二批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
三、探索教学模式及方法改革,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不断深化教学模式及方法改革,并多次讲授公开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022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业务能力比赛,作品“高压线路继电保护”获得二等奖。2024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作品“轨道交通信号设备检维修”获得三等奖。2024年,主持在线课程《PLC应用技术》,获评院级“在线精品课”。在持续优化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混合式教学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该课程在学银在线平台、智慧树平台学习者所属学校34所,学习累积互动量近1.7万次,学习人数达2500人。2025年,该课程被推荐参评内蒙古自治区在线精品课程。

图片2
四、笃行教学科研双轮驱动,成果丰硕
于梦琦始终秉持“教研相长、协同创新”理念,聚焦教学内容重构与育人模式革新,将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她以系统性思维推进教学改革,从课程体系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到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形成“理论研究—实践验证—成果转化”的闭环式研究路径,持续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于梦琦主持及参与自治区级课题13项、院级课题17项。在科研创新领域成果丰硕,累计获批10项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2部。

图片3

图片4
五、深化产教融合实践,强化技术服务实效
作为核心成员,于梦琦深度参与“久泰工匠班”与化工智造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参与申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专业,构建“校企双元育人”创新体系。
注重将企业PLC编程规范、DCS控制系统操作等企业标准转化为教学模块。主持及参与多项横向课题、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等项目,成功助力企业完成技术升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编写特色教材
2023年,主编校企双元合作特色教材《电工基础》,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教材充分调研了典型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体现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投入使用两年,教学反馈好。2025年,主编产教融合教材《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
七、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成绩显著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申报及建设2个内蒙古自治区教科文卫体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数字技术创新工作室”和“化工装备智能化改造创新工作室”、参与建设院级“数控机床装调技能大师工作室”。
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荣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9项;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荣获自治区级奖项12项。备赛过程中,通过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

图片5
八、关爱学生,学生管理成效显著
于梦琦先后担任机电工程系机电096班、自动化103班、自动化1501班和城轨1903班四届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任劳任怨,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注重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班级管理效果明显、成绩突出。
2012年、2016年、2020年及2021年,所带班级均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于梦琦均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19年被评为“就业创业工作先进班主任”。

图片6

图片7
于梦琦认真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以身作则,严谨笃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高尚师德和人格魅力感染教育学生,起到了突出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