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信息与传媒学院新媒体党支部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实践。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厚植家国情怀,赓续中华文脉,激发青年服务乡村的责任担当,7月3日,信息与传媒学院新媒体党支部联合建设工程管理学院组建2025年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服务队,赴武川县白泥壕村,开展以“赓续中华文脉薪火 赋能乡村振兴新篇”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授旗出征担使命 青春聚力助振兴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出征仪式在立德楼E座举行。学院领导王默然院长、冯研书记共同为服务团授旗,鲜红的队旗在掌声中展开。王院长在讲话中勉励同学们,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实践行动,在乡村振兴中增长才干、展现担当。鲜红的队旗迎风招展,青春的身影整装待发。
村委座谈聊心声,才艺互动叙乡情






服务队首站抵达白泥壕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书记及村民代表展开深入交流。村支书详细介绍了白泥壕在党建引领下的发展变迁、特色产业培育及未来规划蓝图。同学们认真聆听,围绕如何利用专业所学助力乡村新媒体宣传、电商助农等议题踊跃提问,现场讨论氛围热烈融洽。座谈尾声,队员们以青春之声献上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悠扬的草原歌曲唱出深情厚谊,活力四射的舞蹈点燃现场气氛,深情诗朗诵传递着对乡村未来的美好期冀。欢声笑语中,校地情谊悄然加深。
关爱老人暖人心 敬老院内展担当



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物资与真挚的祝福,服务队一行走进白泥壕村养老院,传递温暖与关爱。队员们俯身倾听,与老人围坐交谈,细致询问衣食起居和健康状况,话语轻柔、情意浓浓。随行医护人员认真为每位老人测量血压,耐心讲解日常保健要点,用实际行动守护老年群体的健康福祉。擅长摄影的队员则发挥专长,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手机拍照,定格下一个个洋溢笑容的动人瞬间。一幕幕温情画面,生动诠释了敬老爱老的朴素情怀;一份份真情服务,凝聚起青年担当的力量。此次慰问活动不仅为老人们带来了关爱与陪伴,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责任、涵养初心、坚定信念。
田间地头学农事 村史馆里悟初心

文艺汇演余韵未尽,队员们便手持割草机为院落草坪“梳妆”。机器轰鸣,草叶飘落,杂乱草坪顷刻变得整洁清爽,为村务院落增添生机与秩序。随后,实践课堂转至田野沃土。马铃薯种植基地内,驻村教师蹲守田埂,拨弄苗株讲解生长特性:“叶片锯齿圆润属健苗,焦黄多因缺水;茎秆带紫晕耐旱,青白则应关注墒情。”扒开泥土,指认幼果,细述病虫害征兆。队员们凝神聆听,随即挽裤入垄,摸叶察根,沉浸式感知农作物生长脉动。紧接着,服务队走进村史馆,在斑驳农具、新旧照片与口述史料中,追寻白泥壕奋斗足迹,体悟脱贫攻坚的艰辛与荣光。这堂“田野思政课”,让学子对土地的热爱与责任有了更深领悟。
青春脚步留乡村 振兴路上再出发

此次白泥壕之行,信息与传媒学院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乡村热土,以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所需。他们在与村民的互动中读懂中国乡村,在服务奉献中砥砺青春品格,在躬身实践中明确奋斗方向。青年学子们带走的不仅是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将把白泥壕的故事、乡村的期盼融入未来的学习与创新,持续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贡献澎湃的青春智慧和力量。这场深入基层的实践,正是青春与乡土最美的双向奔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