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北疆逐梦实践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启了以“探寻红色足迹,谱写青春篇章"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历史腹地,在承载着厚重革命记忆的八角楼学习红色精神,在蜿蜒曲折的红军道路上体悟奋斗力量,在红色传人的家里学做红军餐,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宣誓,在“革命后代话家风讲家风”访谈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队员们弘扬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01
八角楼
走进历史深处 追寻红色记忆
八角楼,这座位于井冈山茅坪村的革命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奋斗历程,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坚定理想信念和不屈斗争精神。毛泽东同志在八角楼居住期间,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8月4日上午,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北疆逐梦实践团”的队员们走进了八角楼。通过聆听讲解员的生动讲述,队员们对井冈山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02
红军的一天
重走红军路,体验艰辛与荣耀
在理论学习和实地参观后,队员们来到坝上村开展“急行军”实践活动,带着寻找草药和石碑的任务,怀揣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决心踏上了征程。





实践团队员们来到老乡家学习制作红军餐,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红军的苦与乐,并与当地乡亲进行亲切交谈,深刻体会到了感人至深的军民鱼水情。






8月4日晚上,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老师将红军草鞋背后的故事和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草鞋精神”娓娓道来。随后,实践团队员们在编草鞋师傅的指导下,动手实践,亲身感受革命斗争时期红军战士的艰苦与不易。




03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红色精神
青山埋忠骨,翠柏慰英灵。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团队员们迈着沉重的脚步,向数万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们敬献花圈。



在井冈山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我们面对着英烈纪念碑重温入团誓词,每一个人的声音都铿锵有力,誓言字字千钧,饱含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彰显了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04
传承家风访谈活动
聆听家风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8月5日下午,团中央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了主题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话家风讲家风”的访谈活动。开国少将龙开富后代龙小钢老师讲述了少将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勇挑重担,一往无前”的挑夫精神;开国中将赵镕女儿赵京娅老师通过对其父亲革命故事的讲述,带领我们重温了长征路上的艰辛。

讲座中,他们强调了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北疆逐梦实践团”的队员们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我们走进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遗址,每一位革命英雄炽热的爱国情怀都深深感染着我们,我们将把红色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和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图:北疆逐梦实践团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