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发展新航向, “核先锋”激发进步新动能

2025-07-18 11:15:51 赵振峰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党支部现有党员16名。在学校和医院两级党委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专业发展,以“党建业务双融双促”为目标,形成了“双强三品四融五联”工作机制,倾力打造了“核先锋”党建工作品牌,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建设工作和学科发展进程中,支部探索出了一条有着鲜明特色的硬“核”之路。

        一、注重基础促规范,夯实支部建设“压舱石”。一是建章立制绘蓝图。规划“坚强堡垒模范党支部”创建时间表、路线图,以创促建,结合实际,编制支部换届选举、“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及意识形态建设等多项工作规范,实行流程式、清单式、台账式管理。二是职责分工形合力。按期支部换届,及时调整支委、党小组职责分工,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共同为支部发展建言献策。三是党员管理增效力。制定发展党员流程图、发展党员要求表、发展党员工作记实清单,做好党员培养工作,增强支部活力;建立党员思想动态分析机制,组织党员撰写心得体会,全面了解党员所思、所想、所需,及时把握党员思想脉搏,帮助党员排忧解难,增强支部的向心力。

        二、注重学习促融合,把牢干事担当“航向标”。支部紧扣“医教研”一体化主线,秉承“医疗为核心,教学打基础,科研提高度”,创新和探索出“2345”党建工作体系,打造党建、学术双强型党支部为目标;以“核先锋”为品牌核心,打造三个党建子品牌;通过“党建 + ”模式将学科发展、医学服务、人才培养、基层帮扶有机融入,夯实专业平台;结合医院党委“党建查房”制度,健全自查机制,形成工作闭环,五个方向联动,助力支部、学科建设齐头并进。在过去的五年间,核医学科党支部的党员群众,凝聚合力、奋勇争先,不仅在支部建设中发挥带头作用,佳绩频出,在业务领域也不断创新提升,喜讯频传。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共产党员优秀案例”,校级“最强党支部”,院级“先进党支部”,多名共产党员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等各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教育厅“优秀教学团队”,自治区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等,专业领域的一项项殊荣也把“核先锋”党建品牌擦得更亮!
       近年来,核医学科党支部承担国家及自治区级科研项目 100 余项,累计科研经费 2000 余万元。发表论文 300 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指南等40余部。发明专利 20 余项,以主要完成人编写中国核医学领域第一部学科建设标准《核医学科建设规范》一书,党建引领,使得附属医院的核医学发展一路生花。作为自治区领先学科,核医学科在党支部带领下,连续八年,在全国最佳医院和最佳专科排名中跻身华北地区前五名,是自治区首个进入“国家队”榜单的学科,为医科大学和附属医院赢得了荣誉。

        三、擦亮品牌生动能,点燃创优争先“核驱动”一是发挥党建硬“核”力,助力学科创新发展,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核驱动。作为建立在国家级学科平台上的基层党组织,支部坚持“一流党建引领推动一流学科建设”定位,坚持双强目标,“每日晨读”“每周一课”“每月一宣”“每季一会”“每年一选”,让理论学习和支部工作“活”起来。持续发扬科室老中青“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把学科梯队建设与青年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原动力。二是构筑品牌软“核”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充分发挥支部党员“核先锋”作用,自发组建的志愿服务团队走进基层医院进行科研指导,协助筹建核医学科;走进社区农村开展义诊及健康宣教,在“服务社会、服务患者”中普及核医学知识,不断扩大品牌效应。三是引领育人聚“核”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党支部深入挖掘大医精诚、仁德、仁心、仁术等思政元素,党员教师带头上好职业第一课。采取“送出去、引进来”方式,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四是扩大“核”传播力,辐射多地走出国门。作为自治区建立的首个核医学诊疗中心,支部肩负起“推动核医学发展”的时代使命,以先锋主力军的姿态,将核医学专业发展经验传授给新疆、宁夏、青海等兄弟省市;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中,发出内蒙古核医学的最强音;促进与蒙古国核医学的深度沟通,为推动自治区核医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党支部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以实干创业,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扎实开展核医学科医教研中心工作,做党支部建设模范,做科室进步先锋。




责任编辑:刘磊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建+”引领发展新航向, “核先锋”激发进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