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之爱,友之情,铸红色之魂,育接班之人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亦师亦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育人实践案例

2025-10-30 13:11:23

亦师亦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其名取自于“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经过建设,形成了创新三个教育模式,打造四个学工品牌,联动五个“思政课堂育人举措,其育人成效显著

一、创新三个教育模式,育人工作走新更入心

 工作室作为育人主阵地,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教育管理模式。

一是创新了“微视频+大思政”跨时空育人模式学生自主创编具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将“我们的节日”、金融诈骗、安全教育等主题制作成微视频二维码,打破了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目前已经创编各类微视频30余个,推送到班级群里,平均阅读量达1000人次。通过“微声音”讲述“大故事”,用“微视频”成就“大思政”。

WPS图片(1)

二是创新了小助手+大朋友”跨师生育人模式工作室从团学队伍中选拔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优秀团学干部担任新生班级的班导生。班导生源自学生,与学生同住、同餐、同学习、同活动,成为辅导员的“小助手”,新生的“大朋友”,实现了育人的生活化和管理的无感化。目前已选聘班导生100余人,服务学生5000余人次。落实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助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WPS图片(2)

三是创新“校进馆+馆进校”,跨场域育人模式。工作室把育人场域由室内搬到室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文化馆等场域,同时也邀请相关场馆的专家学者进校园开展专题宣讲;在场馆里学生开展通过“移步换景”的观,“耳闻目染”的听,“身临其境”的悟。目前已开展了“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非遗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等30余场次,参与活动学生达1000人次,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微信图片_20250522113241(1)

二、打造四个学工品牌育人工作有味更润心

 工作室“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育人理念,积极打造了四个学生工作品牌。

 一是打造“星火燎原”品牌,深化思想育人。组织学生进场馆、入陵园、访遗址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文化,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情可寄,让红色文化从“课堂里”走向“场馆里”,让红色文化从“书本本”走进“心窝窝”,目前已经组织了进入红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场域,20余场次,参与活动学生达1000人次,在学生间传承了红色文化,赓续了红色血脉。

图片

二是打造“节节有礼”品牌,深化文化育人。以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中华节气,组织学生包粽子、包饺子、做灯谜、编彩绳、剪纸等活动,将节日与手工相结合,将节日与美食相融合,让学生在香甜的粽子、甜美的月饼、美味的饺子里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无形无味的文化落实到有形有味的实物之中,目前已经组织了“色香味美的节日”和“诗情画意的节气”活动,100余场次,参与活动学生3000余人次。

图片3

 三是打造“囊萤映雪”品牌,深化读书育人。以倡导、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为宗旨,通过书香班级、书香宿舍评选活动,将读书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活动,营造“人人皆读书、处处能读书、时时在读书”的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成为一种精神追求。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名著魅力,感悟思想伟力,收获喜悦,助力学生提升内涵,塑造品质,健全人格,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目前已设置了朗读亭2个,录制“好书导读”微视频10个,举办了“诗韵中国”和“诵读中国”等系列活动,参与活动学生3000余人次。

WPS图片(3)

    四是打造“阳光驿站”品牌,深化心理育人。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将学生的情感故事、心理困惑、生活问题展演出来,让学生在观与演之时、思与悟之时,寻找答案,解开心结,敞开心扉。通过“育心”活动,既培育了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也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以“3.20”心理健康周,“5.25”心理健康月为契机,开展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已创编情景剧30余部,其中优秀10余部,已开展展演30场次,参与活动学生1000余人次。落实了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心的理念。

图片3

    三、联动五个“思政课”,思政教育有情更动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对“思政课”的内容呈现和模式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工作室联动了五个思政课,即是教室里的思政课、田野间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云端上的思政课。把思政课从教室里搬到场馆里、田野间、舞台上和云端上,实现了思政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立体化;带动了思政内容的丰富化和生动化,思政课里既有可见之物,又有可讲之史,更有了可寄之情,让思政课可感可信、有物有料,既讲知识了,更立信仰了,五个思政课,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关联。五个思政课,目前已经组织完成了云端思政课10场次,田野间的思政课10场次,场馆里的思政课30场次,舞台上的思政课20场次,参与辅导员200人次,参与学生2000人次。

微信图片_20250522113123

  四、注重育人成效,实现树人成才

 (一)形成了“三热、三好三多”的综合效应

在学生中形成了“三热、三多、三好”的综合效应“三热”即读书热、升学热、入伍热;“三好”即学生思想纪律好、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好“三多”即优秀学生多、优秀班集体多、优秀共青团员多。近三年,有1000余名学生考上专升本,通过率为87%;“1+X”各类证书通过率达95%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7%,其中90%毕业生在西部、基层、乡村、边疆支教和工作。

(二)形成“三向、三讲、三爱”的校园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了“三向、三讲、三爱”的氛围。一是“三向”即是向上、向好、向善;二是“三讲”即是讲文明、讲礼貌、讲正气;三是“三爱”即是爱学习、爱教师、爱同学。近三年,有1000余名学生获得励志奖学金;10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学生参与“学雷锋”各类志愿服务,达3000余人次。

(三)形成了人人、时时、处处育人格局

在育人机制上形成了课堂内外相互衔接,学校内外相互沟通,各部门相互协作,师生相互配合;实现了教师学生从保安到保洁,人人育人从八小时内到八小时外,从工作日到节假日,时时育人;从课堂到宿舍,从校内到校外,处处育人近三年,辅导员开展“五进两访”活动近1000人次,党员教师开展“七进交友”活动达1000人次,解决了数百件学生急难愁盼问题,服务了数万名学生。


责任编辑:郭立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亦师亦友辅导员工作室,经数年创建,形成了创新三个教育模式,打造四个学工品牌,联动五个“思政课”的育人举措,其育人成效显著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